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席力图呼图克图五世

席力图呼图克图五世

1713—1750

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高僧。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出生于内蒙古乌喇特中旗。台吉察罕之子。蒙古族。康熙五十一年(1712),席力图呼图克图四世圆寂后,经寻访被确认为转世灵童,迎入席力图召,是为五世。雍正五年(1727),经理藩院呈请皇帝核准,前往西藏学经,后返回。进一步将席力图召扩建为与青海塔尔寺同等重要的大寺院,极力争取获得清廷信任,经常为清帝诵经祝福,并继续扩大宗教影响,在召内设“菩提道院”,督导喇嘛钻研经典,将汉文《圣勇金刚经》译成蒙文和藏文。十二年(1734),被委任为归化掌印札萨克达喇嘛,总理佛教教务。

猜你喜欢

  • 响纳木林

    参见“南木林”(1588页)。

  • 古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固里河卫,误刻为右里河或吉里河卫。永乐七年(1409)置,在前苏联结雅河上源吉柳伊河流域。

  • 朔漠方略

    见“亲征平定朔漠方略”(1718页)。

  • 整庄

    清代宗室庄田中的全分粮庄。整庄、半庄的区分标准,历有不同。顺治二年(1645),以每庄420亩至720亩为大庄,240亩至360亩为半庄。康熙八年(1669),分编大庄为4等,规定每隔10年编定其等次

  • 蒙哥撒儿

    见“忙哥撒儿”(881页)。

  • 见“叟”(1703页)。

  • 倭赤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治下。又作乌赤。清《西域同文志》:乌什即乌赤,义为“山石突出”,因城在山上故名。即今新疆乌什县。原居民大多在1720年从吐鲁番迁来,故又称乌什

  • 三果洛

    清代西宁果洛土官辖区藏族三支系的俗称。清代西宁果洛藏族归土官统治,分上、中、下三部。其中昂欠本部落为上部(内分昂欠曲多、昂欠曲麦两部),主要分布在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和玛沁县;阿什姜本部落为中部

  • 古地名。春秋末年越国东界地。《国语·越语上》:“勾践(初年)之地……东至鄞”,在今浙江鄞县境。

  • 同葛

    见“通古斯”(19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