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帐房戴头婚

帐房戴头婚

裕固语称“杨恩开楞”。旧时裕固族婚俗。流行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等地区。女子长到15或17岁时,须举行戴头仪式(似成人礼)。父母事先请喇嘛根据姑娘的属相和生辰选择吉日良辰,一般在夏历腊月初八,天刚亮时举行。先将备好的※头面(胸饰、背饰)挂在墙上或帐房杆上。举行仪式时,主人摆上酒席请来至亲好友,落座吃喝。请两位属相合适的年长妇女在客人面前给姑娘戴上头面,换上妇女装束,将姑娘领到另立的小帐房(即帐篷)。戴头以后,姑娘便有了社交自由,住在新立的帐房,与男子同居不受非议。若双方情投意合,征得家长同意,可招赘上门,但男子须帮女家劳动,否则不受女方父母的欢迎,甚至不能继续维持同居生活。所生子女随母姓,称男子为“谷埃”(姨父);妇女在家庭中地位很高,权力很大。这种女不嫁、男不娶,家庭中以女性为主的婚姻形态,是古老的母权制残余,今已废。

猜你喜欢

  • 沙扎沃巴

    见“沙扎”(1124页)。

  • 乌里雅苏台卡伦道

    清代西北地区台站道之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军进军西北过程中陆续建立,至乾隆二十年(1755),固定的台站已有:索果克、味和尔、嘎鲁图、乌兢、勒达盖图、乌尔鲁、昌吉斯台、那林楚布里克、库兰阿吉

  • 毛怜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摩琳卫。明置建州卫后,于永乐三年(1405)三月派人到图们江与东海滨一带招抚女真诸部。五月,毛怜等处女真首领把儿逊受招。十一月,偕64人入朝,明廷命设卫,以把儿逊等为

  • 和啰理

    ?—1707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又作和罗理。号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博尔济吉特氏。※固始汗第四子巴延阿布该阿玉什长子。原驻牧于准噶尔。噶尔丹攻杀鄂齐尔图车臣汗后,被迫率众避居甘肃大草滩。后侦噶尔丹谋夺

  • 居车儿

    即“伊陵尸逐就单于”(813页)。

  • 卒本夫余

    高句骊初期的别称。卒本,为水名,《好大王碑》作“忽本”。因高句骊国始祖朱蒙自夫余南逃至“沸流谷(沸流水为今浑江)忽本西”的山上筑城建都、立国称号得名。一说“卒本”有广狭二义,广义即卒本夫余,是高句骊的

  • 法一丹大

    官名。满语音译,“法一丹”,亦作“法一旦”,意为“仪仗”或“队列”。加汉满语“衙门”,为“法一丹尼衙门”,即清代“銮仪卫”。加满语“尼雅尔玛”(原义为“人”),为“法一丹尼雅尔玛”,即銮仪卫中“校尉”

  • 布依文

    我国布依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布依族历史上没有文字,通用汉文。1956年设计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文方案》(草案),1981年,依据布依语特点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文字方案全部采用拉丁字母。现在正

  • 刀太康

    ?—1836清代云南西双版纳首领。嘉庆七年(1802),兄车里宣慰使※刀太和卒,子※刀绳武嗣,年方2岁,他受清廷命代行宣慰使(召片领)职务。八年至十三年(1803—1808),景迈土兵(当地人称“戛于

  • 胜根打喇汉

    明代女真叶赫部始祖。明宣德年间(1426—1435)人。蒙古族,土默特氏(一说即塔里木卫第一任指挥使※打叶)。宣德间,随阿鲁台部东移,进入塔里木卫忽剌温张地(今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碱场),改姓纳喇,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