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都督
官名。洪武十三年(1380),明朝政府改京师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5军都督府,统领京内、外诸都司、卫所。在南京亦专设5军都督府,统领南京卫所。各府长官为左、右都督。实权归兵部。明中叶以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卫所任职的地方首领,也被加以左、右都督的虚衔。
官名。洪武十三年(1380),明朝政府改京师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5军都督府,统领京内、外诸都司、卫所。在南京亦专设5军都督府,统领南京卫所。各府长官为左、右都督。实权归兵部。明中叶以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卫所任职的地方首领,也被加以左、右都督的虚衔。
见“桓都县”。
又记作“铁浮屠”。亦称“铁塔兵”。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完颜宗弼(兀术)专门装备训练的一支特殊的侍卫亲军。女真语谓“亲军”曰“合扎”(扢叉),故亦有称“合扎猛安”或“扢叉千户”。此军据《宋史》所记:
清代四川彝族土官名。“暖带密”,彝语音译,意为“水田坝子”。康熙四十九年(1710),越巂土官岭桥新子岭安泰归附,授暖带密土千户,颁给印信、号纸,住牧暖带密(今甘洛县田坝镇背后山坡上)。道光二十三年(
见“蒲昌县”(2319页)。
蒙古国将领。又译搠里蛮、搠力蛮、绰儿马浑。斡帖格歹氏(一说为雪你惕氏)。初任成吉思汗的火儿赤(佩弓箭侍从)。太祖十四年(1219),随汗西征。十六年,建议成吉思汗进军报达(今巴格达),并统军征之。太宗
汉属国骑。匈奴人。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奉命率兵击匈奴,俘乌维单于兄,受封为骐侯,赐食邑520户。卒,子督、孙崇相继嗣。
苗族民间舞蹈。源于庆丰收、祭祀活动,现青年男女社交活动时,常有此舞。男子捧芦笙边吹边跳,女子伴随节奏翩翩起舞。芦笙比赛时,吹奏者边舞边作技艺较高的动作,仿效动物姿态及各种劳动及生活动作,如鹰舞、燕舞、
见“叶孙脱”(539页)。
珞巴族对借债户的称谓。亦作纳觉。珞巴语音译,意为“送还”、“酬谢”。其因天灾人祸、宗教祭祀等陷于入不敷出而举债。一般以等价物偿还,也有以工抵债而充当佣工,并有少数遂成长工,但无人身依附关系,其等级地位
延边朝鲜族地区的工人团体。1920年在延吉县龙井镇成立。1924年提出同盟纲领:(一)依靠工人阶级团结的力量,实现新社会;(二)促进朝鲜族民众运动,并成为先驱者; (三)提倡无产阶级生活意识的民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