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突厥语音译,意为“村镇”、“城堡”。旧时循化(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基层行政单位。由同一地区的若干个村庄组成,并以一个较大村落为中心,管理附近的几个小村庄,相当于今乡一级行政区划单位,沿用至今。据《循化志》记载,此称始见于清雍正八年(1730),时以县城为中心,分为十二工。乾隆四十六年(1781),并十二工为※撒拉八工。后与化隆外五工合称为※十三工。
突厥语音译,意为“村镇”、“城堡”。旧时循化(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基层行政单位。由同一地区的若干个村庄组成,并以一个较大村落为中心,管理附近的几个小村庄,相当于今乡一级行政区划单位,沿用至今。据《循化志》记载,此称始见于清雍正八年(1730),时以县城为中心,分为十二工。乾隆四十六年(1781),并十二工为※撒拉八工。后与化隆外五工合称为※十三工。
金代女真语。“生铁”之意。生女真旧无铁,至景祖乌古鹖时,邻国始有人运甲胄至境内出售,乌古鹖倾赀财善价与之贸易,亦令昆弟族人皆购之,得铁既多,因用以修弓矢,备器械,兵势稍振,前后愿附者众。随着铁的输入,
见“大翁”(77页)。
明代四川酉阳土官。土家族。承袭西阳司(治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宣抚使。万历四十六年(1618),奉调率酉阳土兵4000援辽抗后金。四十七年,遣子冉天胤、冉文光领兵赴辽阳,驻虎皮、黄山等处三载,解
见“奶豆腐”(646页)。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设在新疆的办事机构。1937年10月,为对新疆军阀盛世才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国际援助,保障同苏联交通运输孔道的畅通,在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设立办事处。先后由周小舟、滕代远、邓发、
地见“丹津班珠尔” (379页)。
名马名。因身高只3尺许,骑之可于果树下行走得名。居今朝鲜半岛江原道一带的族、建国于鸭绿江流域的高句骊,汉魏时盛产此马。相传为高句骊始祖朱蒙所乘之马种。因体小,骑之便于登山,故当时常被当
古族名。今哈尼族先民。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南北朝以后,从原来的僰、叟、昆明族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民族集体。始见于唐张九龄《敕安南首领爨仁哲书》:“和蛮大鬼主孟谷悮”。因其信仰巫鬼教,政治、宗教上的首领称
明清时康藏地区土著茶叶商人总称。又称康帮商。有喇嘛商、土司商之别。喇嘛商指由各大寺院自营商业。其制,资本由各喇嘛凑集;经理由众公举,称充本。负责经营的人无薪水,每二年结账一次,即轮换他人,不得连任,营
见“罗苴子”(1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