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富宁安

富宁安

? —1728

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富察氏。大学士阿兰泰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侍卫任参领,兼管火器营。后官都统。四十六年(1707),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仓场侍郎。任内,请于大通桥复设满汉监督以利经理。以办事妥切谨慎、操守皆善,受康熙帝倚信。四十九年(1710),迁礼部尚书,调吏部。五十四年(1715),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侵掠哈密,康熙帝命西安将军席柱、甘肃提督师懿德等领兵援剿。他奉命率侍卫前往总统调度。先后驻兵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驻肃州(今甘肃酒泉县)经理粮马。任内实施开垦、建仓收贮、置官设卫等措施,促进边疆开发和管理。五十六年,以策妄阿拉布坦乘西藏内乱占据拉萨和杜尔伯特、和硕特部地,被命为靖逆将军,驻巴里坤,同振武将军傅尔丹等分界侦伺策妄阿拉布坦,率兵至乌鲁木齐等地。策妄阿拉布坦败,遣散秩大臣阿喇纳等率兵2千驻吐鲁番,收抚、安插策妄阿拉布坦所属。旋还驻巴里坤。六十一年(1722),请于嘉峪关外布隆吉尔之西驻兵屯牧并设总兵;又请专遣大臣领屯田诸处储粮事宜,均被采纳。雍正帝即位,授武英殿大学士,仍驻巴里坤管理军务。后还京,加太子太傅,命往西安署驻防将军。卒,谥文杰。

猜你喜欢

  • 彭宗国

    清代湖南南渭州土官。字柱臣。土家族。承袭南渭州(治今湖南永顺县西南)土知州。以随父彭凌高率土兵助清军剿吴三桂之乱,克辰龙关有功,永顺宣慰使任命其为凯旗旗长,并总理州事。雍正五年(1727),纳土辞官,

  • 附茶

    即“茯茶”(1599页)。

  • 银角

    苗族妇女头饰。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地区。银制,形似水牛角,中空,重达2斤,外刻双龙抢宝。上雕花纹,通常戴在帽子上,并与银牌等饰物配用。角尖上有时缀有几撮羽毛。一般在盛大节日或婚嫁时戴之。相传采用牛角形式是

  • 格林包勒

    蒙古语音译。“格林”意为“家”、“包勒”意为“奴仆”。清代蒙古封建王公贵族的家奴。一般为主人服各种无偿劳役,不入旗籍,不服兵役,没有人身自由,得到主人允许可以娶妻成家,仍世代为奴。主人可以将其买卖、转

  • 西夷校尉

    有称“西蛮夷校尉”。晋时于蜀地设置治理少数民族的职官。晋时益州一带之羌夷“叛服无常”,朝廷为了更有效地镇摄和管理当地少数民族,故设其职。《华阳国志·大同志》亦载:“以蜀多羌夷,置夷府,以平吴司张牧为校

  • 吴麟

    清代学者。满洲镶黄旗人。姓吴查拉氏。字子端,号晚亭、黍谷山樵。康熙四十九年(1710)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元年(1736),荐举鸿博,预修《明史》,纂《本纪》,充《明史纲目》纂修官。善诗文,工山水画

  • 青山

    山名。位于今辽宁义县东北。西晋武帝太康十年(289),鲜卑慕容氏首领慕容廆以辽东僻远,徙居徒河之青山。惠帝元康四年(294),始移于棘城(今义县西北)。

  • 毛拉木沙·赛拉米

    见“毛拉穆莎·莎依然米”(361页)。

  • 拓跋邻

    鲜卑拓跋部首领。亦作豫邻。东汉初,先祖拓跋推寅率部从大兴安岭北段嗄仙洞一带南迁至大泽(今呼伦池)附近。中经6位酋帅,约至东汉桓、灵帝年间(146—189),继拓跋侩为酋帅。除亲自统率的部分属众外,“七

  • 临夏回族砖雕

    建筑装饰工艺。元末明初出现于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屯居地区、风格独特的砖雕工艺技术。在甘、宁、青地区久负盛名。多应用于清真寺、拱北(伊斯兰教圣徒之墓)和住宅等建筑物的影壁、障壁、门楼、券门、墀头、脊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