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孛鲁古台

孛鲁古台

见“别里古台”(1070页)。

猜你喜欢

  • 乃蛮部

    ①清代哈萨克中玉兹(鄂尔图)部落名。又译奈曼部。18~19世纪时,主要驻牧于巴尔喀什湖周围、伊犁及塔尔巴哈台等地。先民原为蒙古国之“乃蛮”,后因被成吉思汗战败西迁,部分遂融合于哈萨克族中。 ②清代布鲁

  • 金瓶掣签

    清廷为确认藏、蒙地区喇嘛教转世大活佛而制定的制度。“瓶”藏语为“奔巴”,一作“本巴”,“金瓶”亦称“金奔巴”。清廷为防止蒙、藏大贵族在活佛转世时操纵作弊而制定。乾隆五十七年(1792)确立,次年复于《

  • 忠义夫人

    见“把汉比吉”(1062页)。

  • 乔是罗

    北周起义首领。详见“白郁久同”(606页)。

  • 斡儿乞纳

    察合台汗国妃。又译斡儿吉纳、倭耳干纳、兀儿客捏、兀勒吉捏、兀鲁忽乃、窝耳轧那等。斡亦剌部※脱劣勒赤和※扯扯干公主之女,※成吉思汗外孙女。适察合台汗国※合剌旭烈兀为长妻。深受察合台喜爱。蒙哥汗元年(12

  • 德色赖托布

    1875—1940清末民国时期蒙古王公。内蒙古敖汉旗人。博尔济吉特氏。色丹那木济尔长子。光绪十七年(1891),金丹道教起事,在拉西理和德力根保护下,乘夜越墙逃出贝子府,至奉天。清廷派军并调昭乌达盟各

  • 品澹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治品甸,即今云南省祥云县城区。由南诏王遣子弟镇守。参见“十睑”(8页)。

  • 呼伦贝尔卡伦

    清朝在呼伦贝尔中俄边界上所设的巡防哨所。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与沙俄签订《布连斯奇界约》和《阿巴该图界约》后置,共12处。每卡伦设官1员、兵30名,两卡伦间设1鄂博。12卡伦即察罕敖拉、苏克特依

  • 寂护

    入吐蕃传教的印度僧人。梵文名菩提萨埵或显达热格西达,藏文名希哇措,汉译“静命”,故亦称“静命大师”。一说为泥婆罗(今尼泊尔)人。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衍化出现的瑜珈中观派创始人。曾任印度那烂陀寺首座。受赞普

  • 来流河

    河名。亦名“涞流河”、“涞流水”。即今拉林河,松花江支流之一。辽天庆四年(1114),阿骨打起兵反辽,进军辽宁江州(治今吉林扶余县东石头城子),会诸路兵于此水旁,得2500人。在此申告天地,数辽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