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太原之战

太原之战

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军攻取太原灭沙陀刘氏所建北汉之战。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正月,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后汉高祖刘知远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即位,国号汉,史称北汉或东汉,以侄事契丹。占有并、汾等12州,即今山西北部和陕西、河北部分地区。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曾多次攻北汉,均因受辽援军的遏制,未达目的。赵光义(即宋太宗)继位后,制定了分割包围,先打辽援,后攻太原的方略,并组建能发射炮石的飞山军用以攻城。经两年多的准备,于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再次出兵攻北汉,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主击辽军增援,分兵包围隆州、盂县、汾州等地,以孤立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闻宋大军压境,急派子刘让赴辽求援,企图倚辽军支援,坚壁不战,逼宋退兵。三月十六日,当辽援军日夜兼程进至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时,宋将郭进早已严阵以待,斩辽冀王耶律敌烈等五将,歼万余人,辽余众仓皇退走。宋军乘胜攻占岢岚军、隆州、盂县、宪州、石州、岚州等地,北汉仅剩汾州、太原等城。刘继元再次遣使赴辽求援,被宋军截获,遣师反击,又为宋军击败。自此,北汉军困守太原,不敢出战,宋军于城外筑长围四面围攻。四月二十三日,宋太宗至太原城下,致书刘继元,令其投降,遭拒绝。次日,宋军数十万将士轮番攻城,皆被击退。五月初一,宋军攻克城西南护围羊马城,北汉宣徽使范超出降,被斩,次日,攻城西北。初三,北汉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又降,继元亲信陆续逃离。初四,宋太宗再次致书招降,并猛烈攻城。初六,继元见大势已去,举城投降,北汉亡,结束了五代十国纷争局面。

猜你喜欢

  • 乌延蒲卢浑

    1090—1162金将领。又作薄鲁浑、薄鲁虎。女真族。乌延氏,亦作兀颜、乌丸。曷懒路乌古敌昏山人。龙虎卫上将军孛古剌子。力大善射,以勇健隶完颜阇母军。从攻黄龙府,力战有功。太宗天会五年(1127),从

  • 华严寺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著名佛寺。位于今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是当今大同城内最著名的古刹。有上、下寺二所,相距甚近。创建年代说法不一,有云“寺肇自李唐”,为“唐尉迟敬德增修”(明《重修大华严禅寺感应碑记》、《上

  • 那喇特达巴罕

    即“纳喇特岭”(1273页)。

  • 辽金元艺文志

    书名。清黄虞稷、倪灿、钱大昕等撰。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有关辽、金、元三朝的图书目录汇辑。内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中的辽、金、元部分,厉鹗《辽史拾遗》中的补经籍志,杨复吉《辽史拾遗补》中的补经籍志,

  • 伊尔们河卫

    见“亦迷河卫”(873页)。

  • 马瑜

    ?—1819清朝将领。回族。祖良柱,官四川松潘镇总兵,遂寄籍华阳(今四川剑阁南)。少以武生入伍,从征廓尔喀(今尼泊尔)、苗疆,迁游击。嘉庆元年(1796),奉命赴达州镇压白莲教,赐号“达春巴图鲁”。三

  • 汗腾格里山

    清代新疆山名。《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指为天山主峰。即今新疆温宿县北汗腾格里峰。位于中国、前苏联边界上。海拔6995米。高处终年积雪,有现代高山冰川。

  •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

    1635—1723清代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系第一代活佛。法名札那巴札尔(亦译乍那巴乍尔,意为智慧金刚)、罗布藏旺布札勒三(一作罗布藏丹毕扎拉钦),尊称温都尔格根(至上光明者)、博克多格根(圣光明者)。

  • “论逋”之简称。藏语音译,意为“臣”,又作“相”。吐蕃官名。任“论”者均系非外戚贵族,《补国史》谓:“但王族则曰论”。有大论(藏语称论茝,即大相)、小论(藏语称论充,即小相)、曩论(即内相)、纰论(即

  • 安宁宣抚司

    土司名。明置。成化十二年(1476),播州宣慰使司夭坝干53寨苗民举事,※重安长官司湾溪等寨苗民响应。明廷派都御史张瓒协助播州宣慰使杨辉镇剿。后改湾溪为安宁,置宣抚司。杨辉以嫡子杨爱为宣抚使。杨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