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壮歌

壮歌

壮族传统民歌。亦称俍歌、浪花歌。流行于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以即兴创作、边编边唱为主。其中《叙事歌》、《叙史歌》、《民间故事歌》多有传统歌本,为汉字记音的手抄本。即兴创作以情歌为最著名。有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不定句等。五言四句者称“欢”,唱歌称“讲欢”、“讲比”、“讲西”;七言四句者称“歌”,唱歌称“讲歌”。均押腰韵与脚韵,故称“勒脚欢”或“勒脚歌”。其历史悠久,汉刘向《说苑·善说篇》曾记下一首《榜枻越人歌》,据考同现代壮族“勒脚欢”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押韵方法上完全一致,为壮歌最早见于文献记载者。相传唐初歌仙刘三姐为壮族,(光绪)《浔州府志》载,传为刘三姐所唱的一首歌,亦属“勒脚欢”形式。明黄道原辑、清初李淇、李调元相继补辑的《粤风续九》、《粤风》,均把“壮歌”分为“僮歌”、“俍歌”二种,实为“勒脚歌”和“勒脚欢”,为至今能见到的汉语记音法的最全面的壮歌歌本。

猜你喜欢

  • 苏木章京

    蒙古语音译。清代蒙古官职名。亦称管箭章京(箭长),或佐领。“苏木”蒙古语意为“箭”,相当于满洲之牛录,汉译“佐”或“佐领”。每苏木设苏木章京1名。承札兰章京之命,直接管理本苏木的一切事务,包括处理行政

  • 建和

    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年号。400—402年,凡3年。

  • 戊子江

    见“乌苏里江”(341页)。

  • 马良柱

    清朝将领。甘肃张掖人。回族。其先本新疆回部人。康熙(1662—1722)末,从军征吐鲁番。雍正(1723—1735)初,从征西藏,随安西镇总兵孙继宗攻青海蒙古和硕特部贵族罗卜藏丹津,降台吉33,以功授

  • 华聘

    ?—1815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墨尔迪音氏。隶布特哈正黄旗。乾隆五十二年(1787),从征台湾,参与镇压林爽文起义。嘉庆(1796—1820)初,参与镇压贵州、湖北苗民起义,旋转战四川各地,赐号多克

  • 伯都讷

    地名、地区名。又名那拉洪。位于吉林城北。辖域东西420里,南北170里。东至拉林河(涞流河、兰陵河)五常厅,西接蒙古郭尔罗斯部,南连巴彦鄂佛罗边门(即法特哈边门外荒山嘴子吉林府),北邻拉林河双城厅。唐

  • 乌质勒

    ?—706突骑施汗国创立者,出身突骑施莫贺索葛啜部,本为莫贺达干,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斛瑟罗属下。唐天授元年(690),阿史那斛瑟罗返长安,部众拥其为主。下置20都督,督兵各7千,屯碎叶西北。次年,击败后

  • 马存一

    1811—1900清末书画家。字含三,别号金波。安徽省太和县城关人。回族。幼家贫,与举业无缘,遂自力专攻书画,勤奋自成。善写花卉,尤工竹石。其画作熔传统、生活、民间绘画之技法为一体,创为新格,笔法质朴

  • 乳茶

    参见“熬茶拜唐阿”(2419页)。

  • 葛称哥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葛称河卫。永乐八年(1410)三月置,以部人谢成格为指挥。《满洲源流考》作噶齐克卫,并说清代有地名噶齐克,在齐齐哈尔西180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