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拉克

塔拉克

旧婚俗之一。又称台拉各、脱俩。源自阿拉伯语,意为“休妻”。流行于西北等地维吾尔、回、东乡、撒拉等信奉伊斯兰教各族中。当男女双方婚后感情破裂时,若丈夫对妻子说一次“塔拉克”,彼此便解除夫妻关系。倘要再恢复关系,须请阿訇念经,再举行一次结婚仪式。如丈夫对妻子一连说三句“塔拉克”,再想复婚,须让妻子与别的男人同居一夜再经100天待候期。如妻子与别的男人同居后不愿离婚,原夫便不能强求复婚。凡丈夫对妻子说过二次“三个塔拉克”,便不能复婚。倘是女方要求离婚,则需征得丈夫同意,并说“塔拉克”、或“王其(三个)塔拉克”,才能成为事实。离婚如由男方提出,女方可将陪嫁财产带走,丈夫还得付给一定数量钱财或其他物品。解除婚约后,按规定,男子可以随时另娶,女方则需等待100天或6个月零10天再改嫁。在待候期内,如已怀孕,则需生育后40天,方准改嫁,所生子女归原夫。

猜你喜欢

  • 改琦

    清代回族著名画家。字伯蕴,号七芗。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先世为西域人,寿春镇总兵光宗孙。嘉庆、道光时(1796—1850),以人物画负盛名。兼工书法,善诗词。其仕女画,生动逼真,色彩鲜艳雅致。花

  • 拉们河卫

    见“列门河卫”(719页)。

  • 安伏成

    明代四川米易萨连土官。原籍今云南景东县人。傣族。洪武二十五年(1392),偕兄弟叔侄四人与景东傣族土官刀佩(又名刀承恩)等率众随明军征建昌月鲁帖木儿反明之军,事平,受委千户,留米易,管理安宁河下游一带

  • 青唐

    吐蕃城名。故址在今青海西宁市。唐为鄯城。肃宗上元间(760—761),没于吐蕃,号青唐城。公元11世纪初,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建政青唐,成为今甘、青地区藏族先人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中心。唃厮啰及其继

  • 北魏宣皇帝

    见“拓跋推寅”(1361页)。

  • 那彦宝

    ?—1843清朝将领。又作那彦保。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阿桂孙。乾隆五十年(1785),由文生员擢三等侍卫。嘉庆五年(1800),因父功特授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奉命勘老河,请将对岸户口稀少之斯板囊、金哈台

  • 叆阳

    地名。明辽东著名边堡。位于风城北128里,南距抚顺城350里。明成化四年(1468)设,为控御女真入境的战略要地。万历初,辟为马市。有城1座,周3里许,西、南各1门,西1廓城,周1里许。明设守备官镇守

  • 僧隐令公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12宫1府,其中3宫设有闸撒。僧隐令公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闸撒。又,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有一闸撒名“僧隐令公果直”。“僧隐”一

  • 北魏出帝

    见“元修”(227页)。

  • 庆州

    ①渤海王国地名。为东京龙原府附郭州,领龙原、永安、乌山、壁谷、熊山、白杨6县。治龙原县,故址即今吉林省珲春县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亦有他说,一说为珲春县西半拉城子,一说为珲春县城东北210华里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