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尔扈特蒙古东返

土尔扈特蒙古东返

民族迁徙事件。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1771、1、5),居住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土尔扈特部人民,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侵略与压迫,在渥巴锡汗率领下东归祖国。随从东徙者有33361户,168000余人。自原驻地阿斯特拉罕(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起行,冲破沙皇俄国围追堵截,于乌拉尔高原南部渡乌拉尔河、恩巴河、伊尔吉兹河、图尔盖河、帖萨克河,折而南向,经巴尔喀什湖西南戈壁进入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历尽艰难险阻,于三十六年(1771)五月二十六日,到达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畔,与前往迎接的清军侍卫普济保等相遇。六月末,全部到达伊犁沙喇伯勒(今伊塞克湖北)界,行程万余里,历时八阅月。损失人户数达半数以上。仅存15793户,66000余人。清朝政府令伊犁将军伊勒图、参赞大臣舒赫德悉心抚谕安置。并从内地及新疆各地调集牛羊马驼20余万只、茶2万余封、仓粮4.1万余石、羊裘5.1万余件、布6.1万余疋、棉花5.9万余斤、毡房400余帐、白银20万两救助。渥巴锡率台吉等数十人至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乾隆帝,受到隆重接待。渥巴锡被封为卓里克图汗,余大小首领分别授郡王、贝勒、贝子、公、台吉有差。置其众驻牧于伊犁、喀喇沙尔、科布多等地,各置盟旗设札萨克:曰乌讷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盟、青色特启勒图新土尔扈特盟、和硕特巴启色特启勒图盟。在渥巴锡等返归后次年春,原居伏尔加河北岸部分土尔扈特人,渥巴锡叔父年达克,策伯克多尔济叔父阿萨尔虎等也接踵回归。清朝政府按其亲属关系也进行妥善安置,使骨肉团聚。

猜你喜欢

  • 养廉田

    ①始于宋代,即官员俸银之外的职田。 ②清政府按等级分配给新疆维吾尔族各级伯克作为俸禄的耕地。乾隆年间(1736—1795),三品阿奇木伯克给地200帕特满,七品伯克给地30帕特满。嘉庆朝(1796—1

  • 宇文虚中

    ?—1146宋、金大臣,学者。字叔通。四川成都人。初仕宋,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宋靖康元年(1126),宋、金结盟,完颜宗望班师至孟阳,遭宋姚平中夜袭,宗望复还师围汴京(今开封市)。其奉命到宗望军,喻以缘

  • 西州回鹘

    公元九世纪中叶西迁回鹘之一支。亦称高昌回鹘、北庭回鹘、和州回鹘、阿萨兰回鹘。其辖境东达哈密,西至库车,南抵于阗,北越天山。首府位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哈喇和卓)。国王称阿萨兰汗,意为狮子王(后改称亦都

  • 塔拉克

    旧婚俗之一。又称台拉各、脱俩。源自阿拉伯语,意为“休妻”。流行于西北等地维吾尔、回、东乡、撒拉等信奉伊斯兰教各族中。当男女双方婚后感情破裂时,若丈夫对妻子说一次“塔拉克”,彼此便解除夫妻关系。倘要再恢

  • 青阳先生文集

    亦名青阳文集、余忠宣公集。书名。元代党项人余阙撰。因余氏曾耕读于青阳山,故名。9卷。卷1为诗集,卷2至卷8为文集,门人郭奎辑;卷9有诗14首、文8篇,张毅续辑。明正统十四年(1449)沅陵县丞高诚汇刊

  • 赫色拉特

    清代新疆山隘名。见《清实录》。《新疆图志·建置》作黑孜尔拉提达坂,为疏附县属山内布鲁特(柯尔克孜族)希布察克部西界。乾隆五十年(1785),清军曾追盗马贼至赫色拉特。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后阿赖岭东部奇

  • 楚里迪

    见“楚里”(2348页)。

  • 正首领

    西夏军队职官。在将佐之下,小首领之上。有权正首领。

  • 荣连升

    ?—约1938蒙古族武术家。又名宋连珍,字中海。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幼年随准格尔旗王爷年班进北京朝贺。遐余,常伴武士习学武艺。及长,拜吴英山习八卦掌,后又学手博、枪术、八卦剑法及杨家枪法等,并四处拜师

  • 官茶

    宋明清时期指由朝廷专买专卖,供给甘、青等地少数民族易马之茶。对称为私茶。其制,于四川北部巴州、陕西汉中一带产茶区域,设茶仓、茶课司、茶局批验所,将所收茶官运或商运至各茶马司收贮,供官方交易使用。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