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纥十一部

回纥十一部

唐代回纥部落联盟诸部的总称。又称回纥十一姓。即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秘、阿布思、骨仑屋骨、拔悉蜜、葛逻禄。其中,以回纥部居主导地位。每部置一都督。每行止斗战,常以拔悉蜜、葛逻禄为先锋。详见诸条。

猜你喜欢

  • 蒲察琦

    ?—1233金官员。本名阿邻,字仁卿。棣州阳信(今山东阳信县)人。女真族。蒲察氏。试补刑部掾。袭兄世袭谋克。正大六年(1229),为安平都尉粘葛合典下都统兼知事。金哀宗迁归德(今河南商丘南),汴京(今

  • 烘和罗鄂笼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新疆识略》等书作崆郭罗鄂伦。或作洪郭尔鄂笼。因当地土黄,多柔草故名。位于都兰哈喇山西北麓。原为中国设卡之地,后被沙俄侵占。即今哈萨克斯坦阔奴尔乌连。

  • 曹弘

    晋代匈奴东西曹(贰城胡)首领。贰城(故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人。雁门公曹毂(又作谷)后裔。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并州、定阳、贰城胡数万落(即户)举兵反后秦,入于平阳(治今山西临汾市),被推举为

  • 苏龙珞巴语

    我国自称苏龙的珞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关于支属,与景颇语支语言及印度嘎若语支的语言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暂归入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洛渝地区的西端,使用人口数千。以隆子县拉工地

  • 回疆通志

    书名。又称《回疆事宜》。清嘉庆九年(1804)蒙古镶黄旗人和宁辑。全书12卷。主要记述哈密、吐鲁番、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所辖南八城事略以及维吾尔族诸王公事迹。附有土尔扈特、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等略传。风俗等篇

  • 青册

    蒙古语为“阔阔·迭卜帖儿”。《元史》作“户口青册”。一说为“户籍簿”,记诸千户领民,因封面青色,或称因用蓝墨水记,故名。一说为记载历史事件的大事记。据《元朝秘史》,又用以记律令及断讼事宜。南宋开禧二年

  • 和硕特北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布哈公贝勒旗。雍正三年(1725),封辅国公车凌为札萨克,建旗。下设2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海湖西岸。东至科依特陀罗海,南至柴吉希巴

  • 但皆利

    见“旦利皆部”(551页)。

  • 经略安抚使

    见“安抚使”(908页)。

  • 布特哈

    ①清代对黑龙江和吉林将军治下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赫哲等渔猎民族的总称。满语,汉意“虞猎”或“打牲”,引申为“打牲部落。”因其皆以狩猎捕捞为业,故称。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及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