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嗢末

嗢末

吐蕃部落名。又作浑末。系由唐时随吐蕃贵族出征河陇地区的奴隶组成。《资治通鉴》载:“嗢末者,吐蕃之奴号也。吐蕃每发兵,其富室多以奴从,往往一家至十数人,由是吐蕃之众多。及论恐热作乱,奴多无主,遂相纠合为部落。”《新唐书·吐蕃传》载:“浑末,亦曰嗢末,吐蕃奴部也”。其散居于甘、肃、瓜、沙、河、渭、岷、叠、宕之间。这些随军奴从,即是吐蕃军队士兵的主要成份。平时散处耕牧,战时随军作战。据安多语读音,“嗢末”似即藏文“bod dmag”(意为“吐蕃军”)的对音。此说从内容与语音来看,均较接近于“嗢末”的缘委。一说“嗢末”系“od bar”(约巴,部落名)的对音。此称于《德乌佛教史》中有载。该部以藏族为主,亦融有汉人,敦煌文书《张义潮进表》载:“嗢末百姓本是河西陇右陷没子系,国家却弃掷不收,变成部落”。此处还有吐谷浑、回鹘、党项、羊同等族部加入。后人多势众,形成强有力的集团。咸通三年(862),曾遣使冋唐进贡。十年(869),因不堪征战之苦,举行起义,部分南归吐蕃,部分留居甘青藏区。五代时仍有该部活动的记载。

猜你喜欢

  • 葛不律寒

    见“合不勒罕”(835页)。

  • 乌日莫

    见“奶皮子” (646页)。

  • 牟黑

    宋代邛部川蛮(大路蛮)首领。属乌蛮。率部居今四川越西县东北部,为黎州大渡河南邛部川山前山后百蛮都鬼主。庆历四年(1044),遣将军阿济等339人贡马210匹、犛牛1头、大角羊4只、犀株1件、莎罗毯1件

  • 蒲聂部

    见“盆奴里国”(1706页)。

  • 梦月

    清代满族女诗人。号四焉主人。乾隆初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女孙,湖广总督定长女,宗室举人绵成母。早寡,以节赐旌,著有《竹屋诗钞》。

  • 沙卑城

    古地名。又作卑沙城、奢卑城,亦省称沙城。高句骊国筑。故址今皆认为即今辽宁省金县东大赫(黑)山(亦称大和尚山)古城;旧仍有二说:或依《辽史》说在今辽宁海城县(即海州);或说在复州(今辽宁复县)境。城以石

  • 清代流民

    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战乱或生活饥馑而流落异乡的谋生者,历代有之、情由各异。清代,汉族等流民多出关到东北、内蒙古各地从事农商以求生。清廷对流民的政策各个时期亦有不同。原制,内地民人概不许私自出关,需凭印

  • 卜纳剌

    元朝宗室。蒙古族,孛儿只斤氏。世祖子奥鲁赤玄孙。顺帝后至元三年(1337),父党兀班在吐蕃死于乱事,遂承袭镇西武靖王爵。以吐蕃各地为领地,以吐蕃朵哥麻思算木多城为镇府(今青海省互助县松多乡)。入明,于

  • 广州先贤志

    书名。今两广地区先民人物传记。7卷。三国吴陆胤(字敬宗,吴国治所建业,今南京人)撰。时广州领有南海、苍梧、郁林、高凉四郡,约当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此书专载今两广地区古人物,如丁密、猗琐、丁茂、黄

  • 潳山蛮

    汉代对南郡潳山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又泛称南郡蛮。与※廪君蛮或※槃瓠蛮关系密切。分布在荆山,今湖北南漳一带。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在雷迁等率领下举兵,后被汉武威将军刘尚所率万余汉军所破,族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