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哥巴文

哥巴文

我国纳西族曾使用过的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是纳西语“弟子”、“徒弟”的意思。因为哥巴文创制于东巴文之后,又有不少字来源于东巴文的简化形式,所以改名“哥巴”,表示以东巴文为师的意思。有的学者认为哥巴文早于东巴文,也有人认为东巴文中的图画文字产生最早,其次是哥巴文、东巴文中一字一音的象形文字出现最晚,它是在哥巴文的影响下产生的。从几种类型文字所写的经书种类和册数看,图画文字经书最多,哥巴文经书很少,一字一音的象形文字经书更少。哥巴文主要使用于云南省丽江一带和维西的部分地区,笔画简单,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但标音不标调,必须依赖上下文才能读出正确的字音,确定其意义。纳西语约有300多个音节,而哥巴文由于重文别体很多,其数目则比纳西语的音节多得多。再者哥巴字体不大固定,因地、因人而异,形成一音数字,有的同字异义,只好由读者自己去揣摸确切含义。关于哥巴文字型结构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类:(1)选用笔画简单的东巴象形字;(2)取东巴象形字加以变化或简化;(3)采用笔画简单的汉字,或取其形,或取其音、形,或取其形、义;(4)用表意的方法造字。哥巴文自左向右横写,流传不广,文献不多,影响远不如东巴文。

猜你喜欢

  • ?夷

    见“焉耆”(2022页)。

  • 苦夷

    明代“野人女真”的一支。又作苦兀。唐称窟说、元曰骨嵬,后作库页、库野等。居库页岛塔他玛山西麓、郭多和河、博和毕河、音格绳河、塔塔玛河、德必河、萨哈林、如烈河、楚克津河诸河流域。明代隶奴儿干都司囊哈儿卫

  • 火鲁火孙

    见“和礼霍孙”(1448页)。

  • 德毅忱

    见“德钦一心诺尔布”(2523页)。

  • 祖娘节

    即“达努节”(727页)。

  • 伍特公

    1886—1961近代新闻家、翻译家。字正钧。上海人。回族。幼入私塾。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南详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三十二年(1906)入《申报》馆,任英文译员。1911年辛亥革命时,

  • 后唐庄宗

    见“李存勖”(1030页)。

  • 契丹

    ①中国北方古民族名。源于东胡后裔鲜卑。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始见于《三国史记》(卷18),《魏书》始立《契丹传》。是后《北史》、《隋书》、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皆有专传。南北朝时,游牧于今两

  • 八旗童生

    参见“八旗生员”(28页)。

  • 大钦茂

    ?—793渤海国第三世王。武王※大武艺嫡子。唐开元二十五年(737),父死,以长兄大都利行早卒,继王位。次年,改年号“大兴”。受唐封渤海郡王,仍嗣为左骁卫大将军(一作金吾大将军)、忽汗州都督。即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