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达哈

哈达哈

?—1759

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将军傅尔丹次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授侍卫。雍正九年(1731),迁头等侍卫。十年,授蒙古正蓝旗都统。十三年(1735),驻防呼伦贝尔。乾隆四年(1739)起,历任汉军镶白旗、满洲镶红旗都统、工部尚书、议政大臣、兵部尚书、步军统领。十九年(1754),清用兵准噶尔部,授参赞大臣,赴北路军营。二十年,同将军班第征准噶尔部达瓦齐,亲自统军追剿,执获之。同年,授定边左副将军,指挥北路军剿阿睦尔撒纳,声援定西将军策楞。二十一年,由阿尔泰进兵哈萨克,追剿阿睦尔撒纳,败哈萨克汗阿布赉。二十二年,以坐失机宜、不追击阿布赉罪革职。发热河披甲效力。二十三年,宥罪,授三等侍卫,率西安驻防兵赴西路军营,驻守科布多。二十四年,随定边左副将军富德等败霍集占部,因功授二等侍卫。卒于军。

猜你喜欢

  • 峒蛮

    又作蛮峒、洞蛮、蛮洞。峒(洞)乃唐代所设羁縻州的县以下行政区划。宋代对西南溪峒蛮泛称。元代沿用峒蛮泛指湖广、四川、广西部分民族,而峒蛮中彭、田、向、覃、冉、王、扬等大姓部分与今土家族先民有渊源关系。峒

  • 帮办大臣

    清代协助参赞大臣或办事大臣办理事务的高级官员。从蒙古贝勒、贝子中选任。如库伦办事大臣下有帮办大臣1员,科布多参赞大臣下有帮办大臣1员,协助处理各种事务。

  • 村口迎客

    门巴族的传统礼俗。流行于西藏墨脱地区。闻有客至,全家必用竹筒盛装黄酒迎到村口为客人洗尘。男主人陪客,女主人持瓢站立斟酒,客人喝一口,斟上一点,始终保持客人碗中酒满。以示热情和尊重。客人离去时,则全家携

  • 大唐天宝战士冢

    唐代在南诏阵亡将士合葬墓。俗称“万人冢”。地点在龙尾城(后称下关,今大理市治)龙尾河(今西洱河)南岸,即今下关天宝街南侧、黑龙桥南端。原冢高约3米,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10米,四周围以长条大青石,

  • 弥偶可社句可汗

    即“婆罗门”(2128页)。

  • 实勒们河卫

    见“失里绵卫”②(591页)、“细木河卫”(1555页)。

  • 保安族东迁

    清代保安族的一次大迁徙。咸丰(1851—1861)年间,一说同治(1862-1874)初年,隆务寺宗教上层、土司头人为扩张势力,逼迫保安人改信喇嘛教,并利用水利灌溉等问题挑起民族争端,终于迫使保安人离

  • 诺低

    彝族音译,意为“一般黑彝”或“一般骨头的黑彝”。解放前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奴隶主阶级以血统划分的奴隶社会阶层之一。骨血中混入其他等级、其他民族成分而“不太纯”的一部分人。他们可用重金聘娶“诺伯”的女子,但

  • 土尔扈特银印

    古印。已收存者有8颗。其中7颗是乾隆四十年(1775)颁给的官印,一为五十年(1785)颁给。前7颗形方,边厚10. 6厘米,厚3.1厘米。背有小型虎纽,高6. 5厘米。边镌有汉文“乾隆肆拾年玖月 日

  • 撒葛

    见“耶律罨撒葛”(1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