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什木
清代新疆吐鲁番封建主。一译哈色木。蒙古族。吐鲁番人。博尔济吉特氏。察合台后裔吐鲁番苏勒坦阿布勒阿哈默特汗子(一作伊斯恳德尔子)。初隶准噶尔部。康熙五十九年(1720),闻清军进击乌鲁木齐,偕兄莽苏尔率众迎献驼马,为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所怨,被囚于喀喇沙尔(今焉耆)。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献籍降。寻以阿睦尔撒纳反清,偕兄遁居叶尔羌(今莎车)。二十四年(1759),大小和卓木乱平,复请内附。翌年,受命进京朝觐,授一等台吉。诏令居京师。为居京“八回爵”之一。
清代新疆吐鲁番封建主。一译哈色木。蒙古族。吐鲁番人。博尔济吉特氏。察合台后裔吐鲁番苏勒坦阿布勒阿哈默特汗子(一作伊斯恳德尔子)。初隶准噶尔部。康熙五十九年(1720),闻清军进击乌鲁木齐,偕兄莽苏尔率众迎献驼马,为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所怨,被囚于喀喇沙尔(今焉耆)。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献籍降。寻以阿睦尔撒纳反清,偕兄遁居叶尔羌(今莎车)。二十四年(1759),大小和卓木乱平,复请内附。翌年,受命进京朝觐,授一等台吉。诏令居京师。为居京“八回爵”之一。
即“忙兀”,为复数。见“忙兀”(880页)。
见“长狄”(363页)。
明代四川土司名。正统五年(1440)七月置。隶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西毛儿盖。时松潘百户凯向松潘卫指挥使司报称,近已招抚各番寨“生番”13000余户,请设衙署辖之。英宗许之,遂置芒儿
清代准噶尔部派至肃州互市的商队。乾隆十五年(1750),准噶尔部长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为发展与中原地区贸易,派遣宰桑诺落(洛)素伯率领商队至肃州参加定期互市。全队301人,中有准噶尔104人,维吾尔族1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其地有寺院瓦隆寺。宣德四年(1429),该地喇嘛高僧舍那藏卜入朝贡马,赐以钞、彩币、绢等。成化三年(1467),僧人领占干则等亦赴京师,贡马匹、佛像及铁甲等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大元年(1308),成吉思汗孙拔都后裔钦察汗脱脱始受封,次年赐印。
官名。唐初置于西北边镇。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专掌军事,以刺史兼任。宋代为武将兼衔,非实职。辽南面官中有此职。西夏建国前党项首领李德明嗣定难军留后,于境内夏、银二州亦设此职,李元昊建国初废。至
苗族村寨领导农业劳动的头人。苗语称“巴故告亚罗”(黔东方言、译音)。举凡春耕播种,开镰收割等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皆由其领头进行。生产程序多按传统习惯。一般由男性成员承担,可世袭。由群众在最早居住此地,了
发现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潮格旗巴彦宝力格以西4公里的大坝口、达巴图两地。画面中有人头像、全身人像,有牛、马、羊、驴、骆驼、狗、虎、鹿等动物图像,还有千名骑兵以十一路纵队向西进军图。这些人物和动物图像,栩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啜勒为※伯德部下之一石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