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和硕

和硕

明清时期蒙古的政治、军事组织。亦译和舜。蒙古语音译,原意为“军队”、“部队”。元亡,蒙古地区处于分裂、割据和战乱状态,社会结构随之发生急剧变化。元代军政、军民一体并兼有领地性质的万户、千户制,在政体上演变为※兀鲁思和※鄂托克,在军事上演变为万户(土绵)、和硕制,以适应频繁、激烈的战事。过去的“兀鲁思”一称到明代虽还有“国家”的含义,但更普遍地用于称呼大领地,军事上则称为土绵(万户)。每个兀鲁思又分为若干鄂托克,如喀尔喀十二鄂托克等。由鄂托克成员中的壮丁组成的武装集团称为和硕。每一鄂托克根据其人数的多少,分别提供50至1000名的和硕军队,自备武器装备和马匹,或由联户(十户、二十户、四十户、百户)承包。大领主(汗、王、台吉、太师等)兼万户长。和硕的首领称和硕齐,由鄂托克的领主(台吉、宰桑)兼任或由大领主另行委任。鄂托克及和硕到明中期(达延汗治世前后)普遍存在于东西蒙古。起初二者有明显的区别,鄂托克是领地,是政治、经济单位,和硕是军事组织,职责是出征或防御。后来互相通用,到16世纪后半期,小领地也称为和硕。17世纪以后,取代了鄂托克,成为封建领地的名称。清代演变为旗。

猜你喜欢

  • 爱育黎拔力八达

    1285—1320元朝第四代皇帝。蒙古孛儿只斤氏。※答剌麻八剌次子。蒙古语尊称普颜笃皇帝。早年师事名儒李孟,多所受益,深受儒学影响。成宗大德九年(1305),以皇后卜鲁罕秉政,奉诏出居怀州。十一年(1

  • 赛音洪

    明代蒙古对人的称呼之一。蒙古语音译,亦译赛音库蒙,汉译为“好人”。意思有多种:①指与“恶人”相对的“好人”。 ②称平民中的上等阶级或富有者。其人身虽隶属于贵族、领主,并向领主交纳贡赋,服兵役、差役(可

  • 哥巴文

    我国纳西族曾使用过的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是纳西语“弟子”、“徒弟”的意思。因为哥巴文创制于东巴文之后,又有不少字来源于东巴文的简化形式,所以改名“哥巴”,表示以东巴文为师的意思。有的学者认为哥巴文早

  • 八一吉敦暴动

    延边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1930年※五月斗争以后,延边人民受到革命锻炼,在中共延边特别支部领导下,150余名群众组成铁路破坏工作队,从7月30日至8月1日,先后烧毁和砍断吉敦铁路线上的一些木

  • 胡辇

    见“孩里”(1782页)。

  • 札坦保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克音氏。隶齐齐哈尔镶红旗。嘉庆三年(1798),以前锋从内大臣额勒登保镇压白莲教起义,转战湖北、四川等地,赏戴花翎。十八年(1813),参与镇压天理教首领李文成领导的起义。道光二

  • 吐门

    见“阿史那土门”(1231页)。

  • 庄陵

    西夏桓宗李纯祐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 张焉豆伐

    室韦人。又作张乌豆伐。室韦首次赴中原王朝的使者。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544)四月,代表今兴安岭一带的室韦人,向东魏献方物。自后,室韦累遣使向中原朝廷朝贡。

  • 腊惹洞长官司

    元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又作臈惹洞长官司。元置,以向孛烁为总管,隶思州军民安抚司。治所位于今湖南永顺县东南。明洪武五年(1372)改属永顺宣慰司,令田世贵为长官。清代,因长官田仕朝归诚,令袭原职。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