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后赵

后赵

十六国之一。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氏所建。晋太兴二年(319),石勒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赵王,建赵国,史称后赵。统有24四郡,29万户。屡败晋军及周邻诸部,据有冀、并、幽州及辽西一带。太和元年十二月(329年初),执杀前赵主刘曜。次年九月,擒曜太子刘熙,灭前赵。三年,称帝,改元建平,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石虎建武元年(335),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连年用兵于辽西鲜卑、朔方鲜卑、前燕及东晋等。极盛时期据有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的部分地区。太宁元年(349),虎死后,诸子争权相杀,权臣擅政,势衰。自石勒称赵王起,历传石弘、石虎、石世、石遵、石鉴、石祗,共7世。永宁二年(351),为冉魏所灭,凡33年。附后赵世系(见下页):

猜你喜欢

  • 刘洁

    ?—444北魏大臣。长乐信都人。一说先祖为匈奴独孤氏(刘氏)。乐陵太守、信都男刘提之子。力壮多智,袭父爵,数从征讨,进爵会稽公。后典东部事。泰常七年(422),太武帝监国,与古弼等被选侍东宫,对综机要

  • 隆朵嘉措

    1805—1815即九世达赖喇麻。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康区邓柯地方。春科土司丹增曲结公爵之子。清嘉庆十二年(1807),3岁被认定为八世达赖喇麻强白嘉措(绛贝嘉措)转世灵童,迎至拉萨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右翼中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济尔马台河源。东至奎屯岭接本部中前旗界,西至察罕苏木接本部中右翼末旗界,南至呼济尔图接赛音诺颜旗界,北至齐齐尔里克河接札牙班第达呼图克图界。不划分佐领。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首任

  • 岩母部

    见“嵓母部”(2220页)。

  • 无若没部

    见“白霫”(596页)。

  • 东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自东汉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后,因西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遂以方位称洛阳为东京,北周、隋、唐因之。唐宝应元年(762)置五京(五都)后

  • 驻藏司员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内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亦作驻藏章京。一般由理藩院员外郎或主事调充,初为1员,后增为4员。乾隆四年(1739),照驻扎哈密、瓜州司官之例,2年一换,后改3年,期满后,仍由理藩院派员更替。

  • 密儿

    见“异密”(932页)。

  • 转世

    又作“转生”、“化身”。喇嘛教首领的继承制度。本于佛教灵魂转世、生死轮回之说,上自达赖、班禅,下至呼图克图等,皆能不昧本性,身死后,寄胎转生,复接其前身之职位。始于噶玛噶举派第二代祖师※噶玛拔希(12

  • 乌恰吞

    鄂伦春语音译,平均分配的意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鄂伦春人中残存和流行三种平均分配形式:(一)※“乌力楞”(地域公社)共同消费熊肉;(二)“乌力楞”按户平均分配;(三)同猎者平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