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史记

史记

纪传体史书。原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者称《太史公》。西汉司马迁(前145—前86)撰。130卷。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少好学,及长漫游名川大山,考察古迹,采集传说。父司马谈卒后,袭承太史令,得以披阅大量图书文献和档案。是书始撰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中经受肉刑、陷牢笼之辱,矢志不改,发奋编撰,至征和二年(前91)基本完成。卒后若干年,其外孙杨恽才将此部名著公布于世。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采先秦以来史书、国家档案,尤重实地采访。记事自黄帝迄汉武帝3千年历史,详于战国秦汉。计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130篇,526500字。是书史料搜集广泛,论断精辟,饱蘸情感,文笔生动通俗,为纪传体正史开山,传记文学之首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本纪、列传等记载不少周边诸族的史迹,尤以《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等为详。以翔实、感人笔触叙述东夷、北狄匈奴、百越、西南夷(夜郎、滇、邛都、巂、昆明、徙、筰都、冉��、白马氐等)、西域诸族及国(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小月氏、安息、大夏等)之分布、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状况、风俗习惯以及与中原王朝和平交往、军事冲突等,是研究我国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民族史的珍贵典籍。该书流传中有残缺,汉元、成间褚少孙等补缀数篇。后人注释主要有南朝宋裴骃《集解》80卷,唐司马贞《索隐》和张守节《正义》各30卷。宋人将三家注合刊,分排于正文之下。论著有清梁玉绳《史记志疑》、日人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等。选本有王伯祥《史记选》,韩洮琦《史记选注集说》等。现存最早版本为南宋绍熙年间黄善夫刻本,百衲本据此影印。明清以来版本有数十种,其中以武英殿本最为通行。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猜你喜欢

  • 敖包树

    萨满教神祗之一。敖包,蒙古语,意为木、石、土堆,认为是神灵所在和享祭之地。鄂温克族也有祭敖包的习俗,今内蒙古阿荣旗的鄂温克人旧时供祭的是一棵大树。凡被认为有神的树,挂上红布条,即成敖包树。每逢干旱年,

  • 阿里眉

    见“奥里米”(2252页)。

  • 延安回民救国协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救国团体。1940年1月由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作委员会组织回民干部金浪白、马文良、马青年、苏冰等人共同发起,2月26日正式成立。金浪白、马文良、马寅(陕公)、马青年、苏冰五

  • 赶祖先圩

    旧时毛南族民间祭祖活动之一。毛南语称“沙赫公叭”。地点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波川两村交界处的下林(毛南语称“卡林”)墓场。人们认为死人灵魂也喜欢赶圩,其圩叫“祖先圩”。如果不赶此圩,祖先要责怪和

  • 所力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蒐里卫,并说清代有蒐里河,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

  • 完颜陈和尚

    1192—1232金大将。名彝,字良佐。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人。女真族。完颜氏。同知阶州军事完颜乞哥之子。贞祐(1213—1217),中,被蒙古军俘掳,留用。一年后,借省亲还丰州,与兄安平都尉斜

  • 金华黄先生文集

    书名。元黄溍(1277—1357)撰。43卷。内初稿3卷,临川危素编次;续集40卷,门人宋濂、王祎编次。作者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字文晋、晋卿。延祐进士。历任台州宁海县丞、诸暨州判官、国史院编修、翰

  • 农村工作

    刊物名。绥远省政府农村建设委员会训练处编辑。1936年2月创刊。主编王耀辰。以讨论本省乡村工作中的各项问题为主,刊载乡村工作法令、政策、工作报告、调查结果、论文、经验总结、通讯等。经费由农建会支出。原

  • 予成

    ?—485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通典》作“子成”。郁久闾氏。※吐贺真子。北魏和平五年(464),父卒,继位,号“受罗部真可汗”(意为惠王)。仿中原王朝制度,建年号永康,为柔然汗国建年之始(一说450年

  • 阿保谨

    见“耶律阿保机”(13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