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可汗

可汗

部分北方游牧民族君主称号。又作克寒、可寒、汗、黑韩、合罕等。犹汉族之帝王,匈奴之单于。鄂尔浑突厥文碑作kagan。3世纪拓跋鲜卑之沙漠汗(文皇帝),为见于记载的最早之汗,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则始于柔然。北魏登国年间(386—396),柔然有曷多汗。天兴五年(402),社仑统一周邻诸小部,称丘豆伐可汗。自是,柔然历代君主均以可汗为号。后,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之君王皆称可汗,自突厥起,除统治中央的首领称“大可汗”外,统治各方部落的首领亦称“小可汗”,由可汗分封其子弟充任。蒙古自称又作“合罕”。据《元朝秘史》载,蒙古国建立前,蒙古尼伦诸部首领合不勒、俺巴孩、忽图剌等即称合罕,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窝阔台等亦称合罕。此外,蒙元时期,诸封君亦称汗,如钦察汗、察合台汗、伊儿汗等。

猜你喜欢

  • 芒松芒赞

    ?—676吐蕃赞普。又作赤芒松芒赞、芒伦芒赞或芒赞。650—676年在位。吐蕃王朝建立者※松赞干布孙,贡日贡赞(即贡松贡赞)之子,母阔久木杰赤格迪夏,吐谷浑族。唐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卒,其父先

  • 韦敬办

    唐代广西土官,岭南道澄州(治今广西上林县南)人。出身澄州豪酋之家,好读书,颇精文辞。曾任澄州无虞县(今上林县境)令,至今犹存其所写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诚洞碑》两篇碑文,内容丰富,是研究唐代该地区

  • 朱弩佉苴

    南诏军士名。南诏国王及诸镇大军将随身护卫亲兵,系从※罗苴子中挑选的优秀者,手持红色弓弩,腰扎皮带,因而得名。

  • 锡伯渠

    清代新疆水利设施名。又称察布查尔大渠。嘉庆七年(1802),锡伯营总管图默特在伊犁将军松筠的支持下,于察布查尔山口开山凿渠。历时7年,修成一条深1丈,宽1.2丈,长200余里的大渠。引伊犁河水灌溉耕地

  • 南泰纪略

    书名。1卷。明尹耕(字子莘,今河北蔚县人,汉族)撰。明嘉靖四年(1525),广西壮族土舍李寰(今凭祥人)、卢苏(今武鸣人)、赵楷(今天等人)起事;广西副使翁万达讨平之,而未蒙升迁,尹耕时为万达幕客,为

  • 契丹道

    渤海王城赴契丹的通道。为渤海5条对外交通干线之一。契丹为渤海西邻,在震国改称渤海前(713),彼此互相声援以抗唐,又同依附于在契丹西之突厥,渤海人赴契丹必经之路,史称“契丹道”。走向为:从上京龙泉府(

  • 云南机务抄黄

    书名。明张紞(字昭季,今陕西富平人)编。作者洪武十五年(1382)出官云南,在滇凡17年。收洪武十五年二月至二十一年七月敕谕制诰37道,悉依原文录之。内容包括军政机构的设置、屯种、兵食以及出征乌撒(今

  • 下坛经

    羌族原始宗教三大经典之一。是有关鬼事的经典,用于赶鬼、送鬼、驱邪、或为凶死者(滑坡、坠岩、落水、抹喉、难产而死)招魂除灾等。巫师作法演唱之先,须唱上坛经序经之一《笛雪儿匹》(意为“还愿”)中的一段,然

  • 札肥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卫治在黑龙江同江县境松花江与黑龙江合流处附近查匪噶山(札匪噶珊)。

  • 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一说其先世为匈奴独孤氏。河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北魏东雍州刺史※刘亮七世孙。生于浙江嘉兴。贞元九年(793),擢进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