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古格

古格

古地名、古国名。即唐代吐蕃杳雄(又译羊同)之别称。地在今西藏札达县境。唐末吐蕃奴隶起义,赞普王室一支迁此,赞普后裔德祖衮于此建古格王朝,旧称札朗宗,意“根本驻地”。盛行佛教,有托林寺等寺院。所建王宫依山叠起,地道、水渠、暗堡贯穿其间,气势雄伟,与今布达拉宫相似。此宫直延续到17世纪,在一次与入侵之森巴人的战争中,古格王的统治被推翻,宫室被毁。古格一名亦不再使用,仅以阿里代之。王宫遗址今存。占地18万平方米,自山脚至山顶300余米,其间房屋、窑洞、石窟、佛塔等,计600余座,其中窟洞300余座、塔3座,有5座名为红庙、白庙、轮回庙、王宫殿、集会堂最佳。建筑古朴,壁画多艺术音乐舞蹈造型,有赞普及王臣画像,并依次标以名号。其中有干尸众多,并保存有箭杆、盔甲、马甲、刀剑,甲上刻有藏文“bod” (西藏)字样。干尸当是抗击森巴人入侵的战士遗体。另有众多古朴的以莲花、蔓草为题的石刻。宫中还保存有大量抄本佛经,其中有些是唐末作品。

猜你喜欢

  • 烧甲

    见“戴辣”(2574页)。

  • 萨尔浒山城

    清初城名。参见“萨尔浒”(2006页)、“萨尔浒之战”(2012页)。

  • 腹心部

    契丹开国时皇帝所拥核心军事力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置。为※皮室军的前身。《辽史·耶律曷鲁传》称:建军初期,“时制度未讲,国用未充,扈从未行;而诸弟剌葛等往往觊非望。太祖宫行营始置腹心部,选诸部豪健二千

  • 髡发

    契丹民族男子的一种典型发式。头顶头发剃光,两鬓各留一绺长发,由耳前(或耳后,或至耳轮分开一前一后,至耳垂合拢)垂于肩上。有的前额留短发,似八字向两边分开;有的前额剃光,不留发。辽墓出土墓画多有形象的反

  • 惕隐

    契丹语官名。又作“梯里已”。《辽史·国语解》称:“惕隐,典族属官,即宗正职也。”※耶律阿保机称帝第二年(908)始置,以皇弟※耶律剌葛为首任。据《百官志》,契丹设有“大惕隐司”,下设惕隐、知惕隐司事、

  • 锁懋坚

    明代诗人。回族。先世西域人。后随宋王室南渡,遂为杭州人。有诗名,尤善吟写。成化间(1465—1487),游苕城,曾应朱文理请,立赋《沉醉东风》词一阕,深为时人所称赞。

  • 金宣宗

    见“完颜珣”(1145页)。

  • 薛撤

    ?—1197蒙古国建立前主儿乞部首领。又译撒察、薛扯。另“别乞”(“族长”之意)。忽秃黑秃主儿乞之子。与铁木真(成吉思汗)同宗,均为合不勒罕曾孙。原附札只刺部札木合。宋淳熙十六年(1189),率众归依

  • 重庆十八梯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四川重庆市中区十八梯(今名中兴路)。系明成化十五年(1479)河南侍郎马文升(回族)谪戌重庆卫时,主持修建。清乾隆时期(1736—1795)来自江南之该坊穆斯林,在此举行沐浴盛

  • 东藏民主青年自治同盟

    藏族进步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四川省巴塘等县将要获得解放前,由中共藏族党员平措汪阶指导当地部分藏族进步青年建立。曾为迎接解放、建立当地人民政权、支援人民解放军进藏以及协助进藏部队开展西藏工作,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