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索图站
清代驿站名。内蒙口独石口蒙古驿道上的蒙古站。从额墨根站160里至该站,150里至锡林郭勒。此站系有阿巴噶札萨克旗抽拨站户10家,阿巴哈纳尔旗抽拨站户40家共同建立。
清代驿站名。内蒙口独石口蒙古驿道上的蒙古站。从额墨根站160里至该站,150里至锡林郭勒。此站系有阿巴噶札萨克旗抽拨站户10家,阿巴哈纳尔旗抽拨站户40家共同建立。
见“大父”(76页)。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张秀眉”(1180页),“咸同起义”(1617页)。
见“耶律倍”(1303页)。
突厥语yatishbigi音译。yatish,意为“汗的夜间卫队”,bigi,意为“首领”、“官人”,合意为“汗的夜间卫队长官”。一般兼任首都警卫之责。※叶尔羌汗国时期有此官职。
汉代地名。隶西河郡。位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一度为南匈奴单于庭。自呼韩邪单于(又称䤈落尸逐鞮单于)附汉,于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先后建庭于五原西部塞80里处及云中,冬,徙居
?—1533明代东蒙古右翼永谢布部领主。又译亦不剌因、伊巴哩、义巴来、亦孛来、倚巴、尾白儿等。出身于蒙古西部乜克力部(一说为畏兀儿近族)。成化六年(1470),随部入居河套(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成
见“色提巴尔第”(846页)。
元明土司名。元至顺二年(1331),与八百等处宣慰司同时建置。《明史·地理志》称,孟绢路(即孟肙路)属八百宣慰司。其地在八百媳妇国境内,今泰国北部清迈等地。为傣(泰)族居地。
见“巴达哈伤”(414页)。
赫哲语音译,意为晒生肉条子。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族以鱼兽肉为主食,在打到野兽肉吃不完时即晒成肉条储存备食。有生晒、熟晒两种。打到鹿、狍,肉剩余很少时即生晒,其法是将脊背肉和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