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朝官
契丹王朝官署类称。《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北面朝官指掌管契丹军民事务的中央各官属,包括※契丹北枢密院、※北宰相府、※北大王院、※宣徽北院、※大于越府、※大惕隐司、※夷离毕院、※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等。
契丹王朝官署类称。《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北面朝官指掌管契丹军民事务的中央各官属,包括※契丹北枢密院、※北宰相府、※北大王院、※宣徽北院、※大于越府、※大惕隐司、※夷离毕院、※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等。
?—1771清代四川革什咱土司。藏族。乾隆(1738—1795)中,大金川土司侵占该土司之地,三十三年(1768),大金川土司谋立己女为革什咱土司,遭绰斯甲土司反抗,未遂。三十六年(1771),终被大
?—497或499北魏时高昌王。太和十五年(491,一说五年,481,恐误),高车王阿伏至罗立※张孟明为高昌王,未几为国人所杀,众立之为王。以巩顾礼、麹嘉为左右长史。二十一年(497),遣司马王体玄至
清代地区名。指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清朝称维吾尔人为“缠回”,故名。嘉庆九年(1804)所刊《回疆通志》,即为这一地区的方志。其中包括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乌什
独龙语音译。即水冬瓜树地,是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主要耕地之一。独龙族祖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认识水冬瓜树较一般的树枝叶茂盛,砍烧后,灰烬多肥力大,可以连种3年庄稼。这种树生长快,可以缩短休耕时间2—3年。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女。绰罗斯氏。康熙五十三年(1714),嫁※拉藏汗长子噶尔丹丹衷为妻。六十年(1721),夫被策妄阿拉布坦杀害后,又被配与辉特部首领卫征和硕齐。因改嫁时身已有孕,故后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以壮族子弟兵为主的革命军队。亦名“红七军第三纵队”、“红军右江独立师”。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后建立“红七军”,下辖三个正规纵队和右江农民赤卫军。第三纵队司令为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之战役。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天平四年,537)正月,东魏军兵败潼关后,丞相高欢为雪耻,乘西魏丞相宇文泰攻占恒农(今河南灵宝北)之际,亲率20万军进攻西魏。闰九月,高欢军自壶口(今山西吉
见“贺拔仁”(1777页)。
旧宗名。原西藏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波密噶朗王建立的行政机构。早为转经圣地。藏传佛教徒誉此地之山为糌粑山,仰桑河为牛奶河,河边一巨石被奉为神石。曾吸引大批信徒来此转经朝拜。因门珞械斗,珞巴族迁入增多,成为该
即“梁水”(2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