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京

北京

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我国少数民族建号北京的有:①匈奴族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建夏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昌武元年(418)夺取长安(今西安市)称帝,置南台,遂以统万城为北京。 ②鲜卑拓跋珪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后魏等),建元登国。天兴元年(398)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后逐步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遂建号平城为北京。 ③沙陀贵族建立的后唐,以其发祥地为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后唐同光元年(923)建都洛阳,改太原府为北京。后晋、后汉沿袭不改。 ④金五京之一。天眷元年(1138),金先改辽上京临潢府(故址为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为北京临潢府;天德二年(1150),废北京建号,只称临潢府;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市),定燕京为中都,以原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已在中都之北,遂改称北京。金北京路治所设此。所置地方行政机构仍曰大定府。此外,我国历史上有北京之称的还有:西晋时(265—316)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江南人称洛阳为北京;南朝宋(420—479)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以南朝宋开国者刘裕幼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因称丹徒(实指京口,丹徒今属镇江市)为北京;唐天宝元年(742),也因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市晋源镇)为唐高祖发祥地,建号北京,上元二年(761)停用京号,次年复称北都;北宋庆历二年(1042),宋仁宗为抗拒契丹贵族对关南地区(相当于今河北白洋淀以东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间县一带)的土地要求,准备亲征,建宋真宗亲征契丹时驻跸的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为北京;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即位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意欲都北宋故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建应天府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十一年因都未迁成,废京号;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即位,以其为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治今北京市)改称顺天府,建号北京,相沿至今(永乐十九年都城迁来后一度改称京师,洪熙元年复称北京,正统六年又称京师,历清至辛亥革命称京师不改,但习惯上自永乐以后皆相沿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1949年复称北京)。

猜你喜欢

  • 大荒

    指遥远的荒野。《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是为大荒之野。”又指我国边疆地区。《山海经·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即今长白山),有肃慎氏

  • 阿史那咥运

    唐代西突厥贵族。※泥伏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之子。唐永徽二年(651),随父率众西征,据乙毗咄陆可汗旧地,建牙双河(今新疆雅马渡口)及千泉,受封为莫贺咄叶护,率军攻庭州(治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显

  • 天宁寺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契丹南京城中心地带(今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外)。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是我国现存密檐砖塔中较典型的一座。通高57.8米。基座较高,由两层须弥座,一层平座,三层莲瓣构成。莲

  • 刀盖罕

    明代云南土官。傣族。任威远州(治今云南景谷县)知州。正统二年(1437),遣使向明廷贡马及银器,得赐彩币等物。继遣随乃吾等进贡,明廷赐以金牌、信符、织金文绮。六年(1441),明廷颁给金牌,命合兵征麓

  • 扎哈沁部

    准噶尔分支名。清代准噶尔部扎哈沁宰桑玛木特族裔专称。乾隆十九年(1754),玛木特以准噶尔封建主内江,达瓦齐不足事,率属附清。诏授内大臣、扎哈沁总管,仍驻牧阿尔泰。翌年,阿睦尔撒纳作乱,玛木特被杀,孙

  • 贾萨公主

    见“贾莫萨”(1839页)。

  • 陈汤

    东汉零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参见“羊孙”(889页)。

  • 太大使者

    高句骊国官号。 见于《北史》等南北朝史书,为高句骊国十二等级“大官”(《周书》加※“褥萨”称有十三级)中之第七级,位于※“乌拙”之下,※“大使者”之上,与诸官分掌内外事。《新唐书》列为第三级。

  • 《十二国》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汉文史书。汉文原书已不存。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面7行,行15字,版口有书名和汉文页码。页面一种为25×19厘米,一种为25.5×16.5厘米。计106面,为卷一、卷二的各一部分。内

  • 纥石烈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纥石列。来源于部名。分布较广,主要居活剌浑水(今呼兰河,一说为通河县境付拉荤河)、阿里民忒石水(今乌苏里江上中游,一说为绥芬河入海处附近之阿敏水)、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境布尔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