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勤明慧海
明代藏传佛教(喇嘛教)萨迦派大师。藏族。原为扎什伦布寺格鲁派僧人,后转修萨迦派教法,集各派之大成,创立刹勤派。三世和五世达赖喇嘛都曾学过刹勤派之教法。刹勤派的十三种金法及四面摩诃哥罗法等曾在格鲁派中盛极一时。
明代藏传佛教(喇嘛教)萨迦派大师。藏族。原为扎什伦布寺格鲁派僧人,后转修萨迦派教法,集各派之大成,创立刹勤派。三世和五世达赖喇嘛都曾学过刹勤派之教法。刹勤派的十三种金法及四面摩诃哥罗法等曾在格鲁派中盛极一时。
见“斡朗改”(2426页)。
即“仙人柱”(571页)。
1340—1373藏传佛教帕竹派僧人。藏文作释迦坚赞,《明史》称章阳沙加监赞。藏族。帕竹政权首脑绛曲坚赞之侄。曾任帕竹泽塘寺第二任住持。元未受封“灌顶国师”,故又称“章阳国师”。元顺帝妥懽贴睦尔曾赐其
元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年号。1341—1368年。1368年惠宗北走应昌后,仍沿用至正年号,至1370年,凡30年。
1938年9月至1939年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陆续建立的战地动员组织。简称动委会。由各族各阶层代表参加,经过民主协商,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主要任务是动员、组织与武装群众参加抗日游击战争,发动捐输财力、物力
清代官署名。户部置,以稽核京城八旗官兵俸饷等项发放事宜。设满洲郎中、员外郎、主事等掌处事,无定员。俸饷册档,悉由各旗※俸饷房查造,于一定期限内由各旗都统咨送户部,该处据册载人员升迁除授、挑补病退及截俸
傣语音译, “西双”意为十二,“版”即千,“纳”为田,直译“十二千田”。云南省地名。原名“勐仂”,位于云南省南部,是傣族主要聚居地。明隆庆四年(1570),傣族最大封建领主即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辖区划
清代后藏地方官员。藏族。光绪十八年(1892),充当东科尔。次年升任七品噶厦小仲译。二十五年(1899),升六品仁木营官。三十年(1904),晋升五品昔孜营官。谙熟营务,干练有为。三十三年(1907)
官署名。渤海王国仿隋唐制置,名似来源于唐高宗于龙朔元年(661)改中书省为西台。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之一,为右省,比唐之中书省。负责司王言,执国政,草拟制定政令。设右相一,为省长官,比唐之中书令,与大
朝鲜语音译。旧时※“契”组织的一种,即农务契。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存在。多在插秧和锄草季节组织,以一个部落为单位,参加者均为男丁,有威望和力量者担任初首(亦称领首、座上、领座,即指挥者)和都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