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凉山彝族四十八甲

凉山彝族四十八甲

解放前四川凉山部分彝族的保甲组织。1922—1923年间,西昌县礼州李子沟(今喜德县红玛区)黑彝奴隶主列额马达绝嗣,家族中的哈尔达阿火等欲瓜分其遗下的48户娃子(包括曲诺、阿加、呷西)。娃子们在曲诺吉武罗五、呷洛捷加等人的倡导下群起反对。会国民党川康军阀邓文富部下团长孙子汶以保护交通为借口,将48户调至大路附近,划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保甲组织。附近一些地区受到影响,以曲诺等级为主,包括黑彝统治下的阿加、呷西,共同掀起了反抗黑彝奴隶主统治的斗争。凡取得斗争胜利,把黑彝奴隶主赶跑或杀绝的地方,都相继建立了保甲组织,不论户数多少,通称“四十八甲”,故此称变为有特定含义的专有名词。建立此组织者,西昌县有石家乡、大桥区;冕宁县有大平坝、铁厂、拖乌、后山、沙坝、河边乡、南河乡;喜德县有新民窝、则莫村、勒老摩、马黑卓、波罗、半帛、沈干、原野坪、登相营、藤地、中坝、瓦布尔楚、老罗沟、大路呷基、黑陵子等地。有些地方得到邓文富人员、武器的支持。“四十八甲”人户摆脱黑彝奴隶主统治,成为地方军阀管辖的百姓,向邓文富、孙子汶等纳粮,出夫役、当兵,承受的基本上是封建性质的剥削。

猜你喜欢

  • 米拉日巴

    1040—1123宋代西藏佛学家、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藏族。本名“堆巴噶”,意译“闻喜”,又称米拉协贝多吉。生于西藏西部芒域贡塘地区娘昂杂,属觉色族。先祖为宁玛派信徒,父米拉慧幢以经商为业。7岁

  • 额什丁

    伊斯兰教大毛拉。1353年,※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汗正式接受伊斯兰教之引导者。其祖先被成吉思汗带到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后转至察合台汗国东南部定居。其父扎马鲁丁曾劝说秃黑鲁帖木儿皈依伊斯兰教

  • 纳召片领

    傣语音译,又名宣慰田。旧时云南车里宣慰使司宣慰使(傣族称“召片领”)世袭领有和直接经营的私庄,系从村社耕地中划出和圈定的,为领主官田之重要部分。用以出租给村社集体,向其征收官租。有两种地租形式:一种是

  • 莫何可汗

    即“叶护可汗”(540页)。

  • 阚首归

    ?—491北魏时高昌王。阚伯周子。太和(477—499)初,父卒,弟阚义成继位。岁余,受柔然支持,杀弟自立为王。十五年(491,《魏书·高昌传》作五年,481年恐误,时阿伏至罗尚未西迁),为高车王阿伏

  • 拓跋绰

    ?—292或293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子。晋武帝太康七年(286),继兄拓跋悉鹿为长。史称其“雄武有智略,威德复举”,扭转其兄在位时诸部离叛、境内纷扰的局面。惠帝元康二年或三年(292或293)

  • 承恩馆

    馆舍名。党项族首领、西平王李德明与宋修好,于宋景德四年(1007)为迎接宋使而在绥州(今陕西绥德)、夏州(今属陕西靖边)建2馆舍,一为承恩,一为迎辉。修治500里内道路、桥梁,宋使至,派重臣郊迎。

  • 阿答儿斤

    即“阿答里急”(1229页)。

  • 西平

    郡名。东汉建安(196—220)中,分金城郡置。治所在西都县(今青海西宁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源、乐都间湟水流域。北魏废。隋大业(605—618)初,改鄯州置,治所在湟水县(今青海乐都县)。唐武德二年

  • 东科尔·达瓦坚赞

    1476—1556东科尔寺一世活佛。藏族。生于青海巴尔康东科尔地方。父绒布隆巴,家贫,以乞讨为生。他幼年出家,赴木雅热甫岗拜师学经。后转赴西藏,在色拉寺下院绒布康村,拜绒布格底曲杰为师,尽学佛典。后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