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蒙古自治报

内蒙古自治报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机关报。1946年7月1日创办,原称《群众报》,1947年1月1日改今名,在王爷庙出刊。有蒙汉两种文版,初为三日刊。后汉文版改为双日刊。同年11月15日改为日刊,对开四版。1948年1月1日改为《内蒙古日报》。

猜你喜欢

  • 化隆

    县名。位于青海省东部。治所在巴燕镇。地处黄河流域,为青海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古属西羌,南北朝时设郡县。唐于其地置廓州。安史之乱后,地入吐蕃,历为唐、蕃交战之地。宋时唃厮啰于此建立政权。元初为吐蕃等处宣

  • 金太祖

    见“阿骨打”(1212页)。

  • 敦罗布喇什补充法规

    18世纪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部法规名,约制定于1741—1758年。原文为托忒文,抄本见于前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藏《卫拉特法典》抄本中。1880年俄国学者戈尔斯通斯基译注《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

  • 奥米

    怒语音译,意为“母亲”。云南省怒江地区怒族对自己的母亲和母亲的姊妹及父亲兄弟辈的妻子的统称。后来虽出现了把年龄长于自己母亲者称“米茂”,幼于母亲者称“米拉”或“米吞”,意为“大母”、“中母”和“小母”

  • 乞颜

    蒙古语音译,又译作乞牙惕、奇渥温、怯惕等。意为“急流”。蒙古之一支。传说蒙古始祖名乞颜,发祥于也里古涅昆山谷(今额尔古纳河附近),其后裔遂以祖名为氏。至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朵奔伯颜后,族支繁衍众多,各有姓

  • 元史本证

    书名。清汪辉祖撰。50卷。成书于嘉庆六年(1801)。作者生平有志于厘正《元史》事迹之舛阙,音读之歧异,不假旁书,仅凭《元史》本文前后互证,抉择异同,从而了解其中谬误,为之辨正,故名《本证》。本此校勘

  • 戈纳

    嘉绒藏语,汉译“黑头”,即“黔首”,俗称“家人”,即奴隶。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区的一个社会等级。多为被头人或管家收养的孤寡或因犯罪被没收财产者,少数来源于抵偿债务自他处购买。一般没有土地,常年为领主从事

  • 打草谷

    契丹开国初期在战争中获取给养的一种方式。最早见载于《新五代史·契丹传》:“胡兵人马不给粮草,遣数干骑分出四野,劫掠人民,号为打草谷。”契丹兵制,凡民年15以上,50以下,皆隶兵籍,每正军一名,马三匹,

  • 孙万荣

    ?—697唐代契丹部落联盟军事首领。出自大贺氏族。为隋代契丹部落首领※孙敖曹曾孙(一说为孙)。初期附唐,武则天垂拱(685—688)初年,累授右玉钤卫将军、归诚州刺史,封永乐县公。万岁通天元年(696

  • 旧时仫佬族宗族组织名称。存在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存在于各大姓之中。聚族而居,不相混杂,拥有一定公产(蒸尝田或公共耕地),由各户轮流耕种,上缴部分用作清明“祭祖”及“会款”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