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具伏弗

具伏弗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他载稍异,该书“勿吉传”记为“具弗伏”;“契丹传”与《辽史·营卫志》记为“伏弗郁”。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相遇※木叶山,结为夫妇,生八子,后繁衍为八部。这一时期大约在公元4至7世纪间。大体活动在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以北,潢河(今西喇木伦河)流域一带。时契丹人畜渐旺,部落益盛,首次见诸史册。一说此部与※匹黎尔部发展到唐代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合为※伏部,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附唐,唐以此部置赤山州和匹黎州。

猜你喜欢

  • 卜列革

    ?—1460明哈密忠顺王。又名孛罗帖木儿。蒙古贵族。※卜答失里子。天顺元年(1457),兄忠顺王※倒瓦答失里卒,遣使告哀,明廷从其母弩温答失里奏请,封为忠顺王。在位期间,一岁数贡,其部属屡受明廷封爵。

  • 搓扒

    傈僳语音译,亦称“搓巴”,意为“跟随的人”或“卑下的人”。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家长奴隶制下的奴隶。主要来源有三:一是蓄奴主收养的被称为“养子”或“养女”者。被主人视为家庭中的成员,称主人为阿爹、阿

  • 沸水化腊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神判方法之一。于村外一洁净处立三石灶,上置一口大铜锅,盛满清水。由男童将水烧沸后,巫师把一端粘有蜂腊的木棍伸入水中搅动,若蜂腊融化,判定原告有理,被告无理,反之判被告理直、原告理

  • 胡母思山部

    见“忽母思部”(1489页)。

  • 杨难敌

    ? —334东晋时前仇池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茂搜长子。晋建兴元年(313),被晋宗室南阳王司马保委为征南将军。后受父命率军救援梁州刺史张光攻杨虎,因与光有前怨,又受虎重贿,遂

  • 林木中百姓

    见“槐因亦儿坚”(2312页)。

  • 建平蛮

    南北朝时建平郡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古称荆蛮,汉代称武陵蛮。传说是※廪君或※槃瓠之后裔。分布在今四川巫山一带。其居地深山险阻,人迹罕至。东晋太兴三年(320),建平夷王向弘、向

  • 纥石烈牙吾塔

    ?—1231金大将。名又作牙古塔、牙吾太、牙忽带,一名志。女真族。纥石烈氏。刚悍喜战。贞祐二年(1214),由亲军出任军中提控,随仆散安贞镇压山东农民起义军,杀伤甚众。四年,迁栏通渡经略使,历任元帅左

  • 宝堂寺

    召庙名。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西部。俗称西召,又名准格尔召。明天启二年(1622),从西藏请来两位喇嘛,始建。蒙古语称葛丹石达力布大尔展林寺。崇祯元年(1628),重修。立两块石碑。清代名为宝堂寺。

  • 祭鼓节

    苗族祭祖盛典。俗称“吃牯脏”。苗族认为祖先的灵魂居住在木鼓里,故以木雕男女像,象征始祖。木鼓用楠木制成,长2米,直径40公分左右。平日放在一个鲜为人知的石窟中。祭典每隔3至13年(或7、9等奇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