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营兵变
清末重庆兵变。清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二十二日,镇守四川重庆的六营官兵(多为回族人),因受辛亥革命影响,在重庆总商会会长、同盟会会员温鹤汀及伍香岩、伍观耕(均为回族)等鼓动下,举行兵变,响应共和。史称“六营兵变”。
清末重庆兵变。清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二十二日,镇守四川重庆的六营官兵(多为回族人),因受辛亥革命影响,在重庆总商会会长、同盟会会员温鹤汀及伍香岩、伍观耕(均为回族)等鼓动下,举行兵变,响应共和。史称“六营兵变”。
见“朵颜卫”(840页)。
中国古代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官员。亦作吐豆登、吐头发、吐屯发、吐屯等。初见于柔然,由王族郁久闾氏担任,领有部众,官职世袭,参与军政大事,亦奉命出使他国。后为突厥所继承,地位在※俟利发之下。《太平广记》云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年间(1436—1449)设立。《满洲源流考》作伊实左卫,并将永乐六年(1408)三月所设益实卫作伊实卫。
①北周高祖武帝宇文邕年号。561—565年,凡5年。 ②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正明年号。1082—?。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哈勒珲河卫。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女真野人首领亦能哥等来朝,与卜忽秃河等二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三年(1405)正月所设虎尔文卫同作哈勒珲河或哈
古城名。又名喀什噶尔汉城。位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回城西北2里许,临喀什噶尔河。乾隆二十七年(1762),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永贵奏建。城周2里5分,高1.4丈。设四门:东承恩、西抚羌、南彰化、北辟远。
古地名。高句骊国最早的都城。故址在今辽宁桓仁县东北30华里富尔江注入浑江处的五女山东坡山腰上。高句骊始祖朱蒙于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建国称号,都于此。历40年,高句骊第二世王瑠璃王类利二十二年
见“奶豆腐”(646页)。
?—1915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字少白。初任县丞、知县,后以翼长从伊犁将军荣全备边。以白彦统结西宁回众进围哈密,奉命前往镇压,解沙山子围。光绪六年(1880),授巴彦岱领队大臣,迁
见“且兰县”(5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