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鲁剌思

八鲁剌思

蒙古尼伦诸总之一。又作巴鲁刺思、把鲁剌思,巴鲁刺。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皆出自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据《元朝秘史》,为巴鲁剌台后裔。相传其身材魁伟,食量过人,故名,后子孙遂以为氏。逐渐繁衍为大巴鲁剌氏、小巴鲁剌氏、额儿点图巴鲁剌氏、脱朵延巴鲁剌氏四个分支。铁木真(成吉思汗)兴起时,该部发生分裂。忽必来率领部分部众归附铁木真,另一部分部众在“十三翼之战”中,联合札只刺等13部,与铁木真为敌。失败后并于蒙古。宋开禧二年(1206),成吉思汗建蒙古国时,该部忽必来、忽都思、不鲁罕、合剌察儿因功受封为千户那颜。忽必来为成吉思汗“十大功臣”和“四獒”之一,曾统兵降服哈剌鲁部。

猜你喜欢

  • 晶河

    ①清代新疆河名。见《西域水道记》等书。西蒙古语“晶”为“蒸甑”之意。即今新疆精河。源出天山,三源合而北流,经安阜城(今精河县城)西,北入布勒哈齐池(今艾比湖)。 ②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

  • 民族消亡

    一般是指全世界的民族实现了民族融合的结果。中国学术界也常常把历史上某些民族被别的民族完全同化而称为消亡,如称匈奴、羯、淮夷等民族后来不再存在为“消亡”。参见“民族融合”(669页)。

  • 科麦

    地名。在今西藏自治区东部。东跨怒江,西倚觉聋山,北以察洼降山顶与昌都为界。康熙五十九年(1720),岳钟琪至昌都收复喀木以南数十部落,差成都同知、四川提标游击黄善材往勘其地,划归昌都呼图克图管辖。雍正

  • 夷水

    古河流名。①今湖北省西部长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源小河之古称。出自巴郡鱼腹县:“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澄清,因名清江”(《水经》)。相传昔巴人廪君浮此水射杀盐神。 ②今湖北省中部汉水支流蛮河。昔东晋

  • 匈奴河

    汉代匈奴地区河名。又作匈河。今地不详,一说北去令居(今甘肃永登县西北)千里。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将赵破奴出令居击匈奴至此。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骑都尉来苗等追北匈奴亦至河。和

  • 慕容氏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汉初,东胡为匈奴所破,部分余众退保鲜卑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因以为号,慕容氏系自其分衍而出。初分布于今西拉木伦河上游。东汉桓帝(146—167年在位)时,檀石槐分鲜卑联

  • 依斯坦

    兽毛皮褥。鄂温克语音译。流行于额尔古纳河一带,是使用驯鹿鄂温克人对用犴、鹿、熊、猞狸、野猪等各种兽毛皮制的褥子的统称。仅用犴腿毛皮做的,叫“陶克南南”;用狍皮制的曰“德格者”,流行于阿荣旗地区。

  • 查剌温

    见“塔思”(2156页)。

  • 载穆

    ?—1911清宗室。字敬修。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恂勤郡王允禵五世孙,副都统奕云之子。20岁充三等侍卫,迁头等侍卫,兼办事章京。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及光绪帝逃往西安

  • 具弗伏

    见“具伏弗”(14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