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党项羌

党项羌

中国古代族名。又称党项,古羌人一支。南北朝末期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从事游牧业。部落主要有细封、费听、往利、颇超、野辞、房当、米擒、拓跋等8部,以拓跋部为最强。隋末唐初相继率部内属,其地设州,各部首领授以官职。唐初,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被封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后吐蕃崛兴,因受其威逼,请求内徙,唐王朝遂陆续迁移其部于今甘肃东部、宁夏和陕西西北部地区,其中庆州(今甘肃庆阳)地区的党项部落称东山部,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地区的党项部落称平夏部。其未迁留居原地者,为吐蕃所役属,被称为“弭药”。唐末,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参加镇压黄巢起义,被封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爵夏国公,再赐李姓。据有银、夏、绥、宥、静5州。历经五代,形成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宋初,在其首领李继迁领导下,抗宋自立。至李继迁孙李元昊,于宋宝元元年(1038)正式称帝建国,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建立以党项羌族为统治民族的王国,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其地“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又立官制,定兵制,建年号,制礼仪,造文字,建学校,崇佛教。先后与辽、宋、金鼎立,共传10帝,历时190年,1227年为蒙古所灭。西夏灭亡后,元称西夏及党项人为唐兀氏,在元代起过重要作用。历经元、明之后,遂渐和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或被同化。参见“西夏”(691页)。

猜你喜欢

  • (公元前?—前135) 西汉闽越王。※无诸之子。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受吴王子驹怂恿,发闽越兵围东瓯。东瓯食尽,乃使人告急汉帝。闻汉武帝派严助率会稽兵从海路援东瓯,被迫回师。六年(公元前135),

  • 谷茶

    云南德昂族制作的一种湿茶。亦作沽茶。制法:采新鲜茶叶放入竹筒内压紧密封,使之糖化后食用。饮时无须煎煮,从竹筒内取出即可放入口中咀嚼,茶叶酸苦,略带甜味,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常用来招待宾客。

  • 东方全史

    书名。一译《东方五史》。塔塔尔族库尔班·艾力·哈力德著。原书为塔塔尔文,1910年喀山出版。全书分12章。综述中亚费尔干纳诸汗及新疆南疆六城概况,喀喇汗朝苏图克·布格拉汗皈依伊斯兰教及阿帕克和卓统治南

  • 熬茶拜唐阿

    清代光禄寺负责煎熬乳茶的执事人。寺置数人,原设“熬茶蒙古”亦数人。※拜唐阿(执事人),以八旗子弟充。拨入该寺者,专以熬煎乳茶,故称。光禄寺茶汤,饮尽天下客、官场人,享有世誉,故时人以合咏云:光禄寺茶汤

  • 史集

    书名。波斯文称Jami‘ al——Tawarikh,又译《集史》。波斯哈马丹人,伊儿汗国宰相拉施特(Rashid al—Din Fadl Allah)奉旨主编。分3部,第一部蒙古史,3卷;第二部世界史

  • 盘护

    见“槃瓠”(2457页)。

  • 阿札割只

    契丹官名。一作阿札豁只。《辽史·国语解》称:“阿札割只,官名,位在枢密使下,盖※墩官也。”“辽排班图,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列。自大丞相至阿札割只,皆墩官也。”此官所掌不详。开国前,※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

  • 开空

    水族丧葬习俗。即第二次葬。第一次称※停棺待葬”。巫师依水书择定吉日,举行正式埋葬。丧家必备素食款待宾客。放鞭炮、设置歌堂、芦笙场。芦笙、芒筒、锁呐吹奏者们围圈跳舞。由一人手持一根用白鸡毛裹扎的竹竿,长

  • 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

    宋时统领邕州羁縻州县峒的官府名。亦称帅府。由唐※邕州都督府改称。先驻桂州(今桂林),由知桂州兼任,后驻邕州(今南宁),由知邕州兼任。下设提举、寨官,分别监控诸土官,镇压诸土民。

  • 习尼昆

    金代女真语借用辽代契丹语的官名。诸乣和诸移里堇司中的小官,掌本乣差役等事。位于※详稳、※麽忽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