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略

元略

?—528

北魏宗室。字儁兴。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中山王※元英之子。自员外郎迁羽林监、通直散骑常侍、冠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与从侄清河王元怿过往甚密。正光元年(520),怿被领军元叉等所杀后,黜为怀朔镇副将。其兄中山王元熙起兵反元叉失败后,先后匿于河内司马始宾、上党屯留县栗法光、西河太守刁双处。经年,投奔梁朝,封中山王、宣城太守。正光六年(525),徐州刺史元法僧南叛后,他任大都督,奉命至彭城招抚新附民。孝昌二年(526),任衡州刺史,未行,北魏孝明帝即以梁将易之。北归,封侍中、义阳王。改封东平王,拜车骑大将军、领左卫将军。迁大将军、尚书令等,为灵太后所宠任。对政事守常自保,唯具臣礼而已。素轻视其姑夫尔朱荣,又党于郑俨、徐纥,与荣结怨。建义元年(528),被荣杀害于河阴(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追赠太保、司空、黎州刺史,谥文贞。

猜你喜欢

  • 萧素

    见“萧速撒”(1997页)。

  • 咩兀十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宥州(今陕西靖边县东)境。首领遇乜布。本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属部,因不堪虐待,谋投附宋朝。宋雍熙四年(987),李继迁令其部出兵会于无定河约攻宋朝银州,遇乜布以暗箭射李继迁。宋太宗闻知

  • 学董制

    清朝政府加强对回民统治的一种制度。乾隆四十六年(1781),苏四十三(撒拉族)领导的撒拉族、回族起义失败后,清政府为加强对回族人民的统治,命地方官吏选择回族士绅到清真寺中任学董,负责处理民事纠纷、宗教

  • 阿帕克和卓墓

    古墓名。一称阿帕克霍加麻札。讹传为“香妃墓”。位于今新疆喀什。清崇德五年(1640)左右建。初称玉素甫霍加麻札。康熙三十四年(1695),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死,埋葬于墓旁,始有是称。麻札原为

  • 云南小乘佛教四大教派之一。流行于云南德宏、保山等地。为部分傣族、布朗族、德昂族所信奉。其特征是可杀牲和饲养鸡、猪。僧侣分为帕(沙弥)、都(比丘)、祜巴(都统长老)、沙密(沙门统长老)、僧伽罗阁(僧主长

  • 山国

    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吐鲁番南库鲁克山中。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450,口5000,胜兵1000。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各1人。“山出铁,民山居,寄田籴谷于焉耆、危须

  • 阿旺扎巴粗陈

    《清实录》作阿旺扎木巴勒粗勒齐木,即策满林呼图克图。藏族。嘉庆二十年(1815),九世达赖圆寂后,初由第穆呼图克图摄政。迨二十三年(1818),第穆病逝后,奉清帝诏命“领办西藏一切事务”(即“办理商上

  • 巴克特拉

    见“蓝市城”(2316页)。

  • 汉礼

    西夏采用中原汉族礼仪的专称。太宗德明时始实行,景宗改行蕃礼。毅宗谅祚于奲都五年(1061)向宋仁宗上表,要求改行此礼。惠宗时太后梁氏专权,于乾道二年(1069)上表宋神宗,请复蕃仪。惠宗亲政后,亲向汉

  • 升泰

    ?—1892清朝大臣。字竹珊。蒙古正黄旗人。卓特氏。初为员外郎,后历任浙江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等职。光绪七年(1881),领副都统衔,任伊犁参赞大臣,寻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八年,署乌鲁木齐都统,与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