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朝

元朝

中国古代王朝名。蒙古族乞颜、孛儿只斤氏贵族所建。金泰和六年(1206),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领兵南下、西征,开疆拓土。灭西辽、西夏,征服金朝大半领土。成吉思汗死后,汗位继传窝阔台(太宗)、贵由(定宗)、蒙哥(宪宗),继续扩张,先后灭金,平大理,将吐蕃收归治下。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世祖)于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里闪电河北岸)即位,大力“鼎故革新”,任用汉地士人,推行汉法,改革旧制,以开平为上都,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将政治中心南移。至元八年(1271)十一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义,正式建国号为大元。(亦有史学者将自成吉思汗建国起,都泛称为元朝。)次年,将中都易名大都,定为国都(上都为夏都)。中统、至元之初,忽必烈博采汉族士大夫建议,遵循中原传统制度,同时采取措施充分保障蒙古贵族的权益。至元十六年(1279),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疆域空前辽阔,东起沿海,西北至今新疆,西南至今西藏、云南,北至西伯利亚,南达南海,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全国被划分为辽阳、岭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河南、征东等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此外,邻近国都部分,包括大都等29路9州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吐蕃、畏兀儿地区,分别归宣政院、大都护府统理。忽必烈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制度均有创置,大体奠定了有元一代典章制度的规模。元代水陆交通发达,驿站“星罗棋布,脉络相通”,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东西文化的交流。元代文化与科学技术均有发展,成就突出。忽必烈后期,嗜利黩武,国力始衰。忽必烈之后,朝廷腐败,统治者争权夺利,发生南坡之变、两都之战等统治集团内讧。加之赋敛苛繁、财政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统治基础日见动摇。顺帝妥懽贴睦尔即位后,国事日非。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红巾军大起义,元朝在全国各地统治遭到重创,陷于风雨飘摇之中。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徐达率北伐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北逃塞外,元朝中央政权灭亡。自成吉思汗建国起,凡11帝,163年;自世祖定国号起,凡11帝,98年。顺帝后人长期据有漠北,仍用元朝国号,史称北元。明建文四年(1402),坤帖木儿汗为鬼力赤所杀,始去国号,称鞑靼。

附:元朝诸帝世系

猜你喜欢

  • 处罗可汗

    ①(?—620)唐代东突厥可汗。又称叱罗可汗。阿史那氏。※始毕可汗之弟。原任俟利弗设,又作乙力设。武德二年(619),兄死,嗣立,依俗复纳隋义成公主为妻。以先人失国,赖隋以存,不忘隋恩,于三年二月,迎

  • 号吾

    东汉时烧当羌首领之一。※滇吾子,※迷吾弟。东汉元和三年(公元86年),与兄迷吾举兵反汉。秋,入陇西(治今甘肃临洮)界,遭郡督烽掾李章追击,被俘,将送郡府,其声言:“独杀我,无损于羌。诚得生归,必悉罢兵

  • 衙门博如坎

    萨满教神灵之一。鄂伦春语音译,意为衙门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它包括12种神祗,旧时只有少数在官府当差的鄂伦春人供奉。传说过去有个当差的鄂伦春人生病,请萨满看,认为是触犯了此神,供祭后病即愈

  • 渠犁

    西域古地名、国名。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书·武帝纪》作渠黎。天汉二年(前99),与其他五国向汉朝贡。其地东北邻尉犁。征和(前92—前89)前,归汉朝直接统治,设城都尉。有130户,1480人,胜兵

  • 温都卫

    见“斡难河卫”(2427页)。

  • 湘水

    古河流名。又称湘川。今湖南之湘江。《湘中记》云:“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崖若朝霞,是纳潇湘之石矣。故名”。源出零陵郡始安县阳海山(今广西桂林东),与灵渠(湘桂运河)

  • 佛保

    ?—1771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罗贝勒恭格喇布坦第四子。雍正元年(1723),袭固山贝子。附伯父额驸策棱旗,驻牧塔密尔。十年(1732),遭准噶尔兵

  • 云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温都赤”、“兀勒都赤”、“伊勒都齐”。《元朝秘史》释为“带刀者”。《元史·兵志》:侍上带刀者,曰云都赤。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宋淳熙十六年(1189),铁木真

  • 六狄

    西周时对北方狄人的统称。《逸周书·职方》载西周有“六狄”。《周礼·夏官·职方》云:“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注云:“北方曰貉狄”

  • 耶律洼

    辽初大臣。字敌辇,又作迪辇、迪辇洼。契丹族。辽太宗※耶律德光族兄,隋国王※耶律释鲁孙,南院夷离堇绾思子。少有器识,受人敬。辽太祖时,虽未入官,常任以事。太宗时,为惕隐,掌皇族政教。天显十一年(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