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兀良哈台

兀良哈台

①(1201—1272)蒙古国大将。又译兀良合台、兀良合歹、兀良合带。兀良哈氏。开国功臣※速不台子。初侍从成吉思汗孙蒙哥,掌宿卫事。太宗五年(1233),随汗子贵由征辽东蒲鲜万奴。七年,从拔都西征,破钦察、阿速、斡罗思,深入孛烈儿(今波兰)、捏迷思(今德意志)等国。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附和拔都,力主拥戴蒙哥即汗位。宪宗二年(1252),副汗弟忽必烈统军南征。次年,分兵三路,统西路军渡金沙江,入察罕章(即白蛮),与忽必烈中路军会合,占大理城。后受命留镇云南,取善阐(今昆明)等城,俘大理国主段兴智,两年中先后平大理5城、8府、4郡及察罕章、合刺章(乌蛮)等37部。六年,奉命攻南宋四川州县,于马湖江败宋将张都统5万兵,夺取船只200艘,继进军嘉定、重庆,抵合州。次年,以功加封都元帅,还镇大理。冬进军安南,迫降安南王。八年,奉诏回师北上,配合蒙哥汗、忽必烈二路军围攻南宋,连下贵州、象州,入静江府,破辰州、沅州,直抵潭州(今长沙),大小13战,杀敌数万。中统元年(1260),返开平(后改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解兵权,以其弟阔阔带代之。仁宗延祐(1314—1321)初,追封河南王。 ②见“悟良哈台”(1926页)。

猜你喜欢

  • 农桑撮要

    见“农桑衣食撮要”(927页)。

  • 青岩教案

    贵州青岩各族人民反洋教斗争。又称贵阳教案。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天主教改贵州教区为贵阳教区,掌管贵州全省天主教教务。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青岩(距贵阳约50里)各族人民过端午节时上街“游百

  • 明代蒙古官名。蒙古大领主委任的属部首领。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恰,与首领同”,“首领,是各台吉门下主本部落大小事情断事好人”。科瓦列夫斯基《蒙俄法词典》及田清波《鄂尔多斯词典》释其义为

  • 佟养正

    ?—1621后金将领。汉军镶黄旗人。原籍满洲,姓佟佳氏。祖达尔哈齐客游明辽东边境,遂寓居开原,后迁抚顺。天命四年(1919),努尔哈赤征明克抚顺,遂归附。六年,从征辽阳,以功授游击世职,奉命驻守镇江城

  • 探马赤

    ?—1282元初将领。秃立不带氏。初随诸王没赤征蜀,后从塔海绀卜、火鲁赤诸帅。宪宗八年(1258),随纽璘攻涪州(今四州涪陵县),以兵2000败南宋水军于马湖江。于横江、嘉定、宣化造浮桥,以达成都。以

  • 萨尔塔克沁

    见于萨囊彻辰《蒙古源流》即“撒尔塔”(2491页)。

  • 李谅祚

    1047—1068西夏第二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景宗李元昊子,母没藏氏。生于两岔河行营,以河名谐音命名。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方周岁即位,由母没藏氏与国舅没藏讹庞国权执政。福圣承道四

  • 塔哈尔赤

    突厥语tagharchi音译。官名。taghar意为“口袋”、“布袋”,加词缀chi表示职司,直译为“掌管口袋者”。其职责为征收实物税,向军队提供粮食。※叶尔羌汗国有此官职。

  • 太阳罕

    ①蒙古国建立前乃蛮部首领的称号。又译塔阳罕、泰阳罕、太阳可汗、大惕可汗。“太阳”乃汉语“大王”的音变;“罕”又作“汗”、“可汗”,为突厥语称号。乃蛮部首领※亦难察受金封为本部“大王”,蒙古语讹为“太阳

  • 封孚

    337—407十六国时期后燕、南燕大臣。字处道。渤海蓨人。前燕吏部尚书封放子。后燕慕容垂(384—396年在位)时,任参军,屡随军征战。慕容宝即位后,累迁吏部尚书。永康三年(398),兰汗杀宝篡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