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岭站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路上驿站之一。南至独石口,站40里,北接牛群头驿。元人黄溍曾云:“过人到偏岭之北,面不可洗,头不可梳,冷极故也,过此始有暖意”。过岭后进入草原。其地为驿路上草原和谷地的分界线。因系草原驿站,内地人到此,始感语言不通,所见皆游牧生活。岭南至大都站由汉人充站户,岭北至上都由蒙古人充站户。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路上驿站之一。南至独石口,站40里,北接牛群头驿。元人黄溍曾云:“过人到偏岭之北,面不可洗,头不可梳,冷极故也,过此始有暖意”。过岭后进入草原。其地为驿路上草原和谷地的分界线。因系草原驿站,内地人到此,始感语言不通,所见皆游牧生活。岭南至大都站由汉人充站户,岭北至上都由蒙古人充站户。
契丹语。契丹族姓氏之一。《契丹国志·族姓原始》称:“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开国后,皇族以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出生地著姓,原大贺氏、遥辇氏的契丹人,也以耶律为姓。据《新五代史·契丹传
?—1648清初蒙古乌喇特部首领。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色棱第五子。崇德三年(1638),随清军征喀尔喀。四年,从征明锦州、松山。七年,叙功受赏赐。同年冬,遣兵从征明蓟州(
生鱼片。赫哲语音译。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人吃生鱼肉的一种方法。早期,他们将捕得的鲟、鲤、蝗、白、胖头、草根等鱼洗净,切成大片蘸盐当饭吃,称之为“塔布卡”(刹生鱼),是赫哲人的上
清代科举考试中旗卷、民卷中式者合一金榜题名。康熙八年(1669)起,八旗子弟复行参与科举,与天下举人、贡生(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生)、生员、监生一体考试汉文。满洲、蒙古编为“满”字号,汉军编为
参见“王枢”(201页)。
见“延昌宫”(819页)。
?—1580哈萨克汗。又译阿克那札尔汗。※哈斯木汗之子。1538—1580年在位。史称其足智多谋,勇敢善战。继位后,着手巩固政权,平定内乱,重新统一汗国,结束塔赫尔汗和布达什汗时期的分裂状态。与邻国恢
见“女真译语”(147页)
1568—1597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译博达锡里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第七子,※三娘子所生。驻牧于丰州滩北(在今大青山后)。隆庆五年(1571),受明封为指挥佥事,旋升指挥同知。在山西水泉营
古越人一支。其分布据《尚书大传》载:“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册府元龟·外臣部》亦说:“南蛮林邑国(汉时属日南郡),古越裳之界也。在交州南,……北连九真”。周初便与中原王朝交往,周成王时,越裳氏曾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