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倭里罕之乱

倭里罕之乱

清代咸丰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倭里罕,又称倭里罕和卓,倭里罕条勒,为张格尔弟巴布顶之子。咸丰(1851—1861)初年以前,曾多次伙同卡塔条勒(迈买的明)、铁完库里和卓等煽动叛乱,均以失败告终。咸丰七年(1857),在浩罕封建主和南疆阿斯图阿尔图什庄大阿訇密尔爱玛提支持下,又发起叛乱。五月十四日,倭里罕率随从30余人,伪装成商人,先夺取喀浪圭卡伦。次日凌晨,又暗结喀什噶尔(今喀什)无业浩罕人,于南门外放火,攻占“回城”。寻一面遣兵猛攻喀什噶尔汉城,一面分兵进军英吉沙尔。时因沙俄利用塔城人民火烧沙俄贸易圈事件向清廷实行军事讹诈,伊犁无力给南疆多派援军,守城清军处于守势。叛军势益猖獗,复遣人往攻叶尔羌(今莎车),又筑堤坝堵水灌喀什噶尔汉城。清军英勇奋战,屡挫叛军。清廷遣领队大臣锡拉那前往应援。援军在叶尔羌头台大败叛军,毙敌700余,生擒40余,缴获抬炮6尊,鸟枪30余支。叛军因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倭里罕知大势已失,八月三日率残众逃出卡外。所掠财物共装40余驮马和1000余驮驼。它是继张格尔事件后又一大规模暴乱。在其占领喀什噶尔时期,横征暴敛,大肆掠夺,任意草菅人命,至以杀人为乐,使南疆地区又遭受一次重大浩劫。

猜你喜欢

  • 库木土拉千佛洞

    即“库木吐喇石窟”(1113页)。

  • 耶律涅鲁古

    ?—1063辽朝宗室。名又记作涅里古。小字耶鲁绾。汉名洪孝。契丹族。皇太叔耶律重元(辽道宗耶律弘基叔)子。兴宗时,重熙十一年(1042)十二月,封安定郡王,十七年(1048)十一月,进封楚王,为惕隐。

  • 蓟县白塔

    又称观音寺白塔、渔阳郡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天津蓟县城内西南隅。通高30. 6米。塔中曾发现石函,有“清宁四年(1058)岁次戊戍四月二日记”字样。此塔造型奇特,对考查宗教、历史、建筑等有

  • 刘宝瑞

    1896—1969近代武术家。号玉庭。辽宁沈阳人。回族。自幼习武,多方求艺。民国初年,入山海关镖局,广交武友。从安东(今丹东)回族查拳名师赵熙川学艺,全部继承其跑拳、弹腿、钩、镋、带、镢、剑、战、分筋

  • 克什特

    ?—1649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西喇氏。世居科尔沁地方。崇德八年(1643),随阿巴泰征明山东,败范军门兵。顺治元年(1644),从英亲王阿济格镇压农民起义军,至陕西延安府,数败义军。三年(164

  • 彻彻秃

    ?—1339元朝宗王。又译彻彻笃、阇阇秃、薛彻秃。蒙古孛儿只斤氏。※蒙哥汗曾孙,完泽之子。英宗至治二年(1322),受命总兵北边,封武宁王。泰定元年(1324),承袭父所部,嗣卫王位,以功历受赏赐。文

  • 杨以德

    1874—1944北洋军阀政府官员。字敬林。原名以俭,后兄弟易名,改此名。天津人。回族。祖籍山东。幼年曾就食于盐商杨绍溪家,为杂务帮工。清光绪末年,曾先后任京榆铁路总稽查、直隶侯补知府、侯补道、探访局

  • 曷烈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辽12宫下皆有瓦里之设。曷烈为辽道宗太和宫下之一瓦里。

  • 康熙前贵州通志

    书名。贵州地方志。亦称《曹本贵州通志》。33卷。清曹申吉(字锡余,号澹余,山东安丘人,汉族)主修。因贵州是多民族地区,该书各卷均涉及少数民族,其中《土司志》、《蛮僚志》等篇,为少数民族专志,专载少数民

  • 素嫩扎本根

    见“敖洛克腾”(17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