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仇池

仇池

①地名。因山得名,本名仇维,山上有池,故曰仇池山。又名河池、百顷、氐池、仇夷、瞿堆。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一说成县西北)。因山筑城,四面壁立,峭绝险固。上有平地,方20余里,田百顷,泉99源。可引泉灌田,煮土成盐。汉建安(196—220)中,略阳清水氐人杨腾徙居此地。晋元康六年(296),氐人杨茂搜自略阳还保仇池,建前仇池国。太宁(323—326)初,其子杨难敌南奔汉中,前赵刘曜置益州刺史镇仇池,既而难敌复取之。永和三年(347),晋置仇池郡,后又兼置北秦州。太和六年(371),前秦置南秦州,命杨统为刺史。太元十年(385),难敌曾孙杨定复据仇池,建后仇池国。宋元嘉十九年(442),宋取仇池。次年,为北魏所夺,亦置仇池郡,寻改为仇池镇。昇明元年(477),杨文度曾攻取仇池,未几为魏夺回。西魏时降郡为仇池县,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寻改为灵道县。 ②两晋十六国时期略阳清水氐人杨氏所建政权名。自晋元康六年(296)杨茂搜建国至西魏废帝二年(553) (一说至北周大象二年,即580年),几经兴亡,延续250余年(一说为280余年),共历29主(一说为33主)。后世研究者以其兴亡和政治中心的迁移,分为※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其疆域主要在今甘肃武都专区东南部、四川平武一带。盛时曾据有陕西汉中、安康、甘肃天水、秦安、四川梓橦等地。居民有氐、羌、汉等族。以农耕为主,兼营猎牧。

猜你喜欢

  • 奎焕

    清朝大臣。字章甫。蒙古镶白旗人。监生出身。光绪十七年(1891),赏记名副都统衔,为驻藏帮办大臣。十八年,奏请驰封班禅外祖父期美汪布公爵。十九年,奉命与英国特派驻哲孟雄立之行政长官柏尔在大吉岭签订《藏

  • 图古斯

    见“萧孝忠”(1994页)。

  • 吉登

    藏语音译。旧时西藏地方政府给各领主分封土地时发给的文诰。得由地方政权派官员会同当地有关人员察看地界,在文诰上写明属何人占有,四至界限等等。倘此后与邻近领主发生纠纷,即以此为凭断决。这是封地文书中效力最

  • 抚水蒙氏

    唐宋时期抚水州豪族。唐时抚水州在黔中道南部(今贵州三都、广西环江一带)。居民主要有区、廖、潘、吴四姓,首领皆出自上、中、下三房及北遐镇蒙姓。上房居帚洞,中房居前村,下房居博贺村。住地稍平,夹龙江以种植

  • 宾巴

    见“边坝”(655页)。

  • 安多政教史

    藏文书名。全称《详论安多地区(多麦)佛教发展史海》,又简称《史海》。扎贡晓仲衮却丹巴若杰(1801—?)撰。成书于1865年(一说1833年,增补于1849及1969年)。作者甘南夏河人。5岁被确认为

  • 屈真川

    见“贺真城”(1778页)。

  • 兀者揆野木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所置所之一。亦作兀者揆野人千户所,窝集奎玛所。永乐三年(1405)八月,苦野木等处女真野人首领虎失木等39人来朝。同月,兀者卫别里哥秃等来朝,命设此所,以别里哥秃等9人为千百户,赐诰印

  • 还山遗稿

    书名。金末元初杨奂(1186—1255)撰。2卷,附录1卷。奂,乾州奉天(今陕西乾县)人,字焕然,号紫阳先生。金末应试未中,元太宗九年(1237)应试东平,赋论第一。耶律楚材荐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

  • 火占

    即“俱战提”(18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