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交刚之战

交刚之战

春秋时期白狄与晋国之间的一次战争。春秋初期,白狄分布于今陕北和晋西北一带,与秦、晋及赤狄为邻。周定王十三年(前594),晋景公灭赤狄潞氏。翌年,又灭赤狄甲氏、留吁、铎辰等部,白狄遂与晋国直接接触。在秦、晋争霸中,两国一方面驱赶白狄,占据狄土,同时又利用白狄的力量打击对方。周简王七年(前579),秦桓公为挑拨白狄与晋的关系,假意与晋国联合攻打白狄,又密告白狄“晋将伐汝”,唆使白狄出击晋国。双方大战于交刚(今山西隰县一带),白狄大败。不久,白狄向晋国揭露了秦国的阴谋,晋国同白狄的关系得以改善。

猜你喜欢

  • 迦师祗离

    见“喀什噶尔”(2205页)。

  • 房当氏

    唐代党项羌部落名。依部族姓氏命名。属党项八部之一。今人考其原居地在今甘肃临洮县境内之西塘。

  • 归化城延寿寺碑记

    碑铭。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玄烨撰。铭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简述康熙帝三次率兵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经过及建碑原委,为研究清代前期清准关系重要史料。碑现存呼和浩特席勒图召。

  • 雅满泰

    ?—1812清朝大臣。蒙古正黄旗人。绥远将军舒明子。乾隆九年(1744),由闲散袭世官佐领。四十八年(1783),授伊犁领队大臣,二月调库车办事大臣。五十一年(1786),调西藏办事。五十三年(178

  • 杜文秀帅府

    清代云南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府邸。在云南大理古城西南隅,面对洱海,背负苍山。南临巷坪街(今解放路上段),北毗葫芦巷(今红龙井巷)。南北宽147米,东西长253米。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帅府正门曾有小型花

  • 南单于

    南匈奴诸单于之通称。见“南匈奴”(1590页)。

  • 东鳀

    古地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载:“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有学者认为指今台湾澎湖等地。多数学者据《后汉书·东鳀传》载有东鳀、亶州、夷州并提,而夷州即今之台湾以为通说,推断东鳀应

  • 牟木土巡检

    明清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始祖温天耀,陕西宝鸡人。隋文帝时充当汛营战卒,调征四川西北羌人,结婚生子,故世祖灿沙之后,“生长夷地,话通番语”。唐开元二年(714),灿沙投营。八年中因功授职,“管摄茂南河西

  • 长河西

    地名。当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元至元十一年(1274),以长河两千户必剌充掠甲仗,聚众为乱,次年,副元帅覃澄率属众平之,建长河西管军万户府,设达鲁花赤1员,万户2员,隶属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

  • 丹寨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为苗族聚居区。唐代置罗恭县,属应州。宋属绍庆府所领诸羁縻州地。元隶新添葛蛮安抚司。明洪武七年(1374),苗民酋长夭阿路以所管八寨地苗民归于朝。十二年,以夭阿路为安抚司,夭氏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