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五部遗教

五部遗教

书名。乌坚林巴(又称查推雅杰钦巴)大师撰。成书于14世纪。传为埋于地下之书——伏藏。共五部:《神鬼遗教》、《王者遗教》、《王妃遗教》、《译师班哲达遗教》及《大臣遗教》。一说此五部书(五章)均发掘于山南雅隆水晶岩谷(即谢吉查浦);一说前三者发掘于桑耶寺,《译师班哲达遗教》发掘地不详,《大臣遗教》发掘于雅隆水晶岩谷。发掘人均为乌坚林巴大师。全书虽托云牟尼赞普(797—798年在位)时所作,但书中却出现14纪时期人物事件,故此书当为14世纪所撰。书中多以宁玛派观点(乌仗那莲花生等所传)记述远古时期人类产生,吐蕃王(赞普)的出现及其事迹、诸大臣家族身世及功绩、赞普王妃名称身世、吐蕃时期在吐蕃参加译写佛经的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乌仗那,汉地及藏族译师及其事绩等。其中保存了许多有关吐蕃与周边的关系,吐蕃政治制度、军事编制、赞普陵墓的具体格局、古代宗教信仰、寺院建造等珍贵史料,可与其他藏文史料(包括敦煌史料)及汉文史料相印证。原有拉萨木刻版(355页)、德格版(279页)传世,两书略有不同。1986年民族出版社排印出版。

猜你喜欢

  • 可沓振

    ?—535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王。姓吐谷浑氏。《梁书》载:梁中大通六年(534)嗣立。初受梁封为行河南王,同年三月,复受封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同时遣使至北魏朝贡。在位二年左右,约大同元年(535),

  • 斡朵里

    参见“吾都里”(1047页)。

  • 伊斯哈提

    维吾尔语音译。解放前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一种宗教负担。系指人死后送给伊玛目的钱物。

  • 承康

    或作永康。后凉太祖懿武帝吕光年号,光子吕绍即位后沿用不改。399年,凡1年。

  • 察罕城

    参见“察罕托洛亥”(2476页)。

  • 马福禄

    1852—1900清末反帝爱国将领。字寿三。甘肃河州(今临夏县)韩家集阳洼山人。回族。光绪六年(1880)中头名武进士,授守备职。后参加镇压光绪二十年(1894)循化撒拉族暴动及二十一年(1895)河

  • 纥突邻部

    鲜卑部落名。亦作纥豆陵氏,或误作纯突邻部。原称没鹿回部,窦姓。游牧于意辛山(在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一带,首领称“大人”、“长帅”。与纥奚部世同部落。北魏始祖拓跋力微初立时(220),因败于西部,曾投

  • 车凌端多布

    1701—?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汗王。又译车楞端多布、车楞敦噜布、策凌端多布、策凌敦多克。※阿玉奇汗之子。初随父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六月,陪同阿玉奇汗会见清廷

  • 渝州蛮

    宋代少数民族名。东汉、魏晋称“板楯七姓蛮”,亦称“賨人”,唐称“南平僚”。有部族数十,居于渝州(今四川重庆市)东、南、西各地,其西接乌蛮、昆明、哥蛮、大小播州。治平(1064—1067)中,李光吉、王

  • 乌舍国

    辽代渤海人所建抗辽政权名。亦称乌舍城。辽天赞五年(926)元月,渤海国为契丹所灭,国亡。辽统治下之渤海遗民多次举兵反辽,建立地方政权,乌舍国为其一。《辽史》中不见其名,故有人说其是宋朝人对辽代※兀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