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于休烈

于休烈

692—772

唐朝文臣。河南洛阳人。先世鲜卑于氏。左仆射于志宁玄孙(一说曾孙)。沛县令于默成子。自幼好学,善属文。与会稽贺朝万、齐融、延陵包融为文词之友,齐名一时。开元(713—741)初,举进士,又应制登科,授秘书省正字。累迁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士,转比部员外郎、郎中。天宝(742—756)末,受宰相杨国忠排挤,出为中部郡太守。时值安史之乱,肃宗立,自中部赴行在,擢给事中,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至德二年(757),奏请搜集典籍。乾元(758—760)年间,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后为宰相李揆所忌,命充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贬之。代宗即位,拜右散骑常侍,寻加礼仪使,迁工部侍郎。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拜工部尚书,累封东海郡公。为官清廉自俭,在朝三十余年,史称其“虽历清要,不治产”,年老,笃意经籍,嗜学不厌。卒,赠尚书左仆射,谥元。有集十卷行世。

猜你喜欢

  • 连阳八排风土志

    书名。清李来章著。成书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为刻本两册,共8卷。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八帙。作者曾任广东连山知县,根据耳闻目睹及采访调查,详细记述了粤北八排瑶地区的地貌、建置、社会组织、婚姻

  • 裴璆

    渤海王国大臣、诗人。著名诗人裴颋子。历官文籍院少监、政堂省信部少卿、改守和部少卿。擅长文藻如父。累膺命出使。后梁开平元年(日本延喜七年,907)冬,以文籍院少监首次奉命聘日,时值裴颋访日届满一纪(日约

  • 巴拉特节

    新疆维吾尔族宗教节日。又称油葫芦节。肉孜节前45天(伊斯兰教历八月中旬)举行。届时,全家预先昼夜诵经。至次日晨,悬葫芦于树(或拴于木杆),中盛油燃灯。俟油尽灯落,便将其踏碎,以为消灾弭祸。

  • 阿必达

    ?—1736清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世居察哈尔地方。姓阿拉克奇特。康熙十五年(1676),以护军随贝子傅喇塔征耿精忠部于温州。十六年,征何祜于泉州,以先登破城,得“巴图鲁”号,授护军校。二十年(168

  • 楚噜克鸿台吉

    见“扯力克”(1054页)。

  • 柳天成

    ?—1871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贵州都习杨柳屯人。苗族。家贫,少年习武,在都匀坝固场一带教授武功。咸丰五年(1855)五月,被推为苗王,与苗民金干干等在坝固起义,攻鸡贾河,围都匀城。六年,与张

  • 小河守御千户所

    明代四川卫所名。又称小河千户年。宣德四年(1429)正月置。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山河营。时,松潘卫指挥使吴玮以松潘地方广远,兵力寡弱,控制为难,且山高谷深,道路崎岖,猝有缓急,通报不易,奏请增兵设站,

  • 泼水节

    傣语称“京比迈”。中国云南傣族以及布朗、德昂、阿昌等族的传统节日。是傣历新年送旧迎新的日子。一说源于印度,后随小乘佛教传播传入中国傣族等地区。流传地区很广,东南亚一带许多民族亦有之。元旦的具体日期在傣

  • 肃远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五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镀金银印。至元二十八年(1291),世祖第七子奥鲁赤子帖木儿不花受封。

  • 杨景贤

    元末明初蒙古族戏曲作家。原名暹,后改名讷,号汝斋。因从姊夫杨镇抚,遂以杨姓称之。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续录鬼簿》称其“善琵琶,好戏谑,乐府出人头地”。自幼好学,精通汉语文,擅长音律和词赋,致力于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