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二十二史札记

二十二史札记

书名。清赵翼(1727-1814)撰。36卷,附补遗1卷。乾隆六十年(1795)成书。作者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字耘松,号瓯北。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广西镇安知府,贵西兵备道。中年告归,不复出仕,专事著作。长于历史考据,述作精异,与钱大昕、王鸣盛齐名。此书为其生平力作之一,与另著《陔馀丛考》长期受史学界推重,钱大昕为之作序,尤备加赞誉。其内容为对乾隆初《明史》修成诏刊之廿二史(时《旧唐书》、《旧五代史》尚未列为正史,但已在本书探讨之列,所对者实为廿四史),不仅逐一发疑正读,补缺订伪,说明其编纂体例、修史方法及史料来源,而且对分散之史料作出比类综合,立标题共609条,于历代治乱兴衰、古今风会变化,加以评述,“持论斟酌时势,不蹈袭前人,亦不有心立异”(钱大昕序中语)。其中关于《魏书》、《北史》、《五代史》、《辽史》、《金史》、《元史》、所立之标题,约占总条数的三分之一强,对研究中国通史及中国少数民族史均有极大参考价值。通行有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刻本校刊的《四部备要》本。

猜你喜欢

  • 北魏世祖

    见“拓跋焘”(1358页)。

  • 窦毅

    519—582西魏、北周、隋大臣。亦作纥豆陵毅。字天武。一说为鲜卑纥豆陵氏(后改为窦氏)。一说本为扶风平陵人,其先避难代地,赐姓纥豆陵氏。邓国公※窦炽侄,窦岳子。初任员外散骑侍郎。从孝武帝西迁,封奉高

  • 普米语

    我国普米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维西、宁蒗、丽江等县,四川木里、九龙、盐源等县部分藏族也使用普米语。使用人口共有5万左右。普米语分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各分3个土

  • 上邛部卫

    明代藏区卫所名。永乐十三年(1415)五月置。治所及辖境在今西藏北部丁青一带。初命头目掌巴伯为指挥使。曾多次护送明廷派往乌思藏的过境使者。奉命修复辖境内驿站,以通使者,为沟通西藏地方与内地的经济、政治

  • 素布多尔札布

    见“索布多尔札布”(1833页)。

  • 拓跋丕

    ?—444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太宗明元帝※拓跋嗣次子,母慕容氏。少有才干,为父钟爱。泰常七年(422),封乐平王,拜车骑大将军,改骠骑大将军。太延元年(435),与镇东大将军徒河屈垣率军4万伐北燕,

  • 升泰

    ?—1892清朝大臣。字竹珊。蒙古正黄旗人。卓特氏。初为员外郎,后历任浙江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等职。光绪七年(1881),领副都统衔,任伊犁参赞大臣,寻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八年,署乌鲁木齐都统,与俄国

  • 长清

    ?—1837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钮祜禄氏。内大臣策楞之孙。以荫生授兵部主事。累迁郎中。嘉庆二十四年(1819),出为广西左江道,复为兵部郎中。道光五年(1825),加副都统衔,充阿克苏办事大臣。六

  • 白帐汗国

    ※钦察汗国内的半独立汗国。又作阿黑斡耳朵。1243年,金帐汗国(钦察汗国)建立后,汗国统治者※拔都将咸海东北地方分与其兄斡儿答为世袭封地,据有今西西伯利亚及哈萨克斯坦地方,形成白帐汗国。1380年,白

  • 温庄长公主

    1625—1663清公主。名马喀塔。满族。爱新觉罗氏。太宗※皇太极次女,孝端文皇后生。初封固伦公主。天聪十年(1636)正月,下嫁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封额哲为察哈尔亲王。顺治十三年(1656),进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