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默客

乌默客

?—1709

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伊勒登阿喇布坦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父死,袭汗号。时准噶尔部噶尔丹掠喀尔喀,随叔父纳木扎勒台吉归清,从众10万余户,受命驻牧于乌珠穆沁诸部界。因年幼,以纳木扎勒代掌政务。二十九年(1690),选本部兵赴土拉河,随清尚书阿喇尼侦御噶尔丹。次年,于多伦诺尔会盟,清仍保留其车臣汗号,统辖其众,编所部为佐领,自是始称车臣汗部。三十一年,定所部为喀尔喀东路,仍贡九白(白驼1,白马8),由阿尔图徙牧伯依尔。三十四年(1695),因所部镇国公罕笃叛清,遁俄罗斯,受命遣兵随郎中阿必达、员外郎伯什喜等由喀尔喀河追降其众。拒绝准噶尔部噶尔丹通好之请,执其使卓里克图献清。次年夏,随康熙帝征噶尔丹至克鲁伦河。三十六年(1697),定所部在克鲁伦河游牧。

猜你喜欢

  • 沿河祐溪长官司

    见“沿河县”(1514页)。

  • 诰命大常衮

    见“常衮”(2042页)。

  • 侍卫

    官名。①宋代禁廷置侍卫司。 ②清代宫廷置侍卫处。其制:于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内,选材武出众者授之,以备随侍、宿卫。顺治(1644—1661)间,设一等侍卫60人(武职三品)、二等150人(四品)

  • 七项法典

    见“头克汗法典”(632页)。

  • 北狄顺义王俺答谢表

    即“俺答谢表”(1886页)。

  • 悉编掣逋

    藏语音译,意为“大外相”,《新唐书·吐蕃传》意译为“都护”。吐蕃掌管外事的官员。与《唐蕃会盟碑》中之“纰论伽罗笃波”相当,其地位当在“同平章事”之列。参见“纰论”(1265页)。

  • 恩萨·罗桑顿珠

    1505—1566即三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名僧。藏族。生于后藏恩萨(今日喀则境内)。索南多吉之子。自幼崇敬释迦宗喀巴,8岁便自披白绸单,挂项珠,独自跌坐月下。明正德十年(1515),从大德札

  • 钦拜

    ?—1747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瓜尔佳氏。康熙三十四年(1695),袭父奇通阿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四十六年(1707),授头等侍卫,改冠军使。五十四年(1715),授散秩大臣、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雍正

  • 晾马台

    ①指蒙古族牧民用于控马、吊膘的场地。场上立木桩,系以绳索。至秋高马肥之时,将备用的马匹笼以衔辔,控之于桩,不使饮水食草、奔腾。每匹马控三五日或七八日,每日一匹控半天,使之膘实、耐跑、耐饥,再用于作战、

  • 打木球

    回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俗称“打毛蛋”(或“赶毛蛋”)、“打篮子”。流行于宁夏、甘肃、河北等回族农村。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与曲棍球有相似之处。球场长30米,宽20米(民间以宽阔平坦即可),有中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