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元史·世祖纪》、《常德西使记》等作阿力麻里,《世祖纪》又作野里麻里。《长春真人西游记》、耶律楚材《西游录》作阿里马。明《西域番国志》作阿力马力。遗址为今新疆霍城县
部分彝族的自称。原为地名,后演变为支系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元江、新平、双柏、峨山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唐代南平诸僚之一。分布在今四川重庆东南,南川一带。地多瘴毒,中者不能饮药,故自凿齿。渠帅宁氏,后移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境内。俗同※南平僚。今壮族与之有渊源关系。
参见“山南”(118页)。
县名。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东邻甘肃玛曲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北接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兴海两县,西接本州玛多、达日两县,南界甘德县。为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史载,汉至隋唐,部分
书名。明海滨野史(一说作者康熙中叶人伪托)撰。3卷。记述明代女真族源流,各部间的交往及同明朝的关系。内容与《东夷考略》、《山中闻见录》大致相同,稍增加了一些内容。对满族史的研究有参考价值。有《清初史料
1372—?藏传佛教萨迦派僧人,故又称萨迦巴索南坚赞。藏族。生于夏鲁康萨。8岁既晓佛典,并广读经论。17岁随索南查巴及贝甸僧格出家,取名索南坚赞贝桑波。及长,从布顿仁钦珠(即布顿大师)、杰赛托梅桑波、
清咸同年间贵州西南部各族反清起义。起义军以方形白旗为标志,故名。咸丰八年(1858),贵州普安厅沙陀汉族地主高氏诬大坡铺回民马孝纵马食其田内麦子,杀马孝纵,并请清兵弹压。同年十一月八日,回民※张凌翔,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又称背壶、携壶。陶质。生活用品。有扁、圆和一面扁一面圆三种形式。多圈足小口,有的口旁有流。两侧通底有穿皮带或绳索的环鼻及沟槽,便于身上或马上携带奶汁、酒浆等饮料,是适用于
①辽代将领。契丹族。辽穆宗朝入仕,累官彰国军节度使。时辽联北汉,抗后周。应历四年(954)春,联军为周世宗败于高平(今山西高平),五月,北汉忻州(今山西忻县)、代州(今山西代县)叛,欲降后周。他奉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