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陵

东陵

①清代皇陵。因在京城东故名。位于今河北遵化县西北70里丰召岭(又名凤召岭),康熙二年(1663)尊封昌瑞山,该陵墓群以昌瑞山为中心,陵区南北长约1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内有帝陵五座:顺治帝孝陵,康熙帝景陵,乾隆帝裕陵,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前四陵在昌瑞山平安峪,后一陵在昌瑞山双山峪。另有孝庄文皇后昭西陵,孝惠章皇后孝东陵,孝贞显皇后,孝钦显皇后定东陵等。康熙七年(1668),建“孝陵神功圣德碑”,雍正五年(1727),建“景陵圣德神功碑”。嘉庆四年(1799),建“裕陵圣德神功碑”。乾隆初,始称昌瑞山诸陵为“东陵”,易州永宁山诸陵为“西陵”。 ②见“福陵”(2411页)。

猜你喜欢

  • 阔州

    ①唐代旧州名。贞观五年(631)置,治所在阔源县(今四川松藩县北黄胜关北)。后废。 ②元代旧州名。古无城邑,乌蛮所居。昔笃慕(仲牟由)之裔孙名科者据此地,因以名为部号,称“科部”,后讹为“阔”。至其3

  • 哈第尔

    见“哈迪尔”(1635页)。

  • 余丁

    清代八旗制度下未被选中披甲和佐领内超编的多余成丁之谓。①挑甲考试不及格者。旗制规定:凡年满十八(初期定为十五、十六),或身高五尺以上者,即可选充披甲(八旗兵)。因受各佐领披甲定额所限,通常是披甲限额内

  • 那海

    ?—1300钦察汗国权臣。原为万户长。因在与伊儿汗国战争中战绩卓著,受重用。忙哥帖木儿(1266—1282)、脱脱蒙哥(1282—1287)在位时,势力渐大,擅专朝政,阴谋制造纠纷。至元二十七年(12

  • 噶桑丹增嘉措

    见“罗桑旺秀噶桑嘉措”(1425页)。

  • 八思巴

    1235—1280元代乌思藏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派“萨迦五祖”之第五祖、元代首任帝师。又作八合思巴、拔思癹、癹思八、帕克思八等。本名罗古罗思监藏。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幼随伯父萨班·公哥坚藏学经,以聪颖过

  • 田胜贵

    明代湖广容美洞土官。土家族。容美洞(今湖北鹤峰县)等处军民宣慰使(初置宣抚司、长官司、后升格)※田光宝之子。袭宣慰使。因后“洞蛮”向天富作乱,受牵连,被革职。永乐三年(1405),诏抚溃散土官及土民。

  • 葛腊哆

    后突厥汗族。※乌苏米施可汗之子。受命辖西杀。唐天宝(742—756)初,拔悉密、葛罗禄、回纥3部共攻后突厥,其父败亡,遂与西叶护阿布思率5千帐降唐,受封怀恩王。

  • 柏唐阿

    见“拜唐阿”(1664页)。

  • 巴彦巴格什

    即“阿优希巴格什”(12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