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巴教

东巴教

纳西族信仰的一种原始多神宗教。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天、地、日、月、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都有神灵,也崇拜鬼魂和祖先。奉“丁巴什罗”为该教始祖。其经书称《东巴经》,巫师叫“东巴”,故称。流行于云南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西部地区。据传是喇嘛教的一支。“丁巴什罗”原住拉萨附近,在同喇嘛一起学经时,与红教大喇嘛斗法失败,遂创立东巴教,故纳西族认为中甸北部地区是东巴教的圣地。没有系统的教义教规,也没有寺庙和统一的宗教组织。唐代以来的纳西族与吐蕃接触频繁,受西藏的本教影响较大,供奉的神祗与本教大体相同,做法事时采用藏文经咒,经书中不仅有藏语借词,还记载有喇嘛的一些事迹。做法事所用的道具较简单,只有神像、法权(刀、叉)、铃、钹、五幅冠等。宗教活动频繁,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婚丧、年节、求寿、祈年、动土、问子、 卜命、治病、驱鬼、祭天、祭祖等,无不求助于东巴。

猜你喜欢

  • 四川会理回汉人民起义

    清咸丰九年(1859),四川会理地区的回族人民因不堪清官府的封建压迫和剥削,在回族马荣先领导下举行起义。次年,义军与云南反清义军桂亟富(回族)、李彦清(汉族)领导的队伍相会合。攻占会理芹菜湾、金桂塘、

  • 总东

    旧时裕固族婚俗。流行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地区。由办婚事的男女双方家长分别各自聘请本族内或本部落内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般口才好,会唱婚礼歌、敬酒歌,能讲古老婚姻传说的人担任,并负责全面指导婚礼事宜,如整个婚

  • 巴笃礼

    见“巴笃理”(411页)。

  • 向阳地

    ①古地名。见于《拉失德史》。为突厥语Mangalai Suyah意译。为※东察合台汗国的组成部分,系※朵豁剌惕部※异密家族的世袭领地,其地域基本上是西辽时期※东部喀喇汗王朝的属地,包括葱岭以东喀什噶尔

  • 马衣

    披扎在马身上的毡衣。蒙古人为装饰和保护马匹,给马披扎之衣。元朝蒙古皇帝举行质孙宴等庆典时,常将名马盛饰列队驰入,以示隆重,后逐渐演列成用毡做成马衣,披扎在马身上,可以防雨防潮,借以保护马匹。清代制“马

  • 段明

    ?—1381?明初云南大理第十二代总管。亦称信苴明。白族。大理人。※段宝子。洪武十四年(1381,一作四年,1371)春,父卒,袭职继管大理。旋受明封为宣慰使。秋,明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率30万兵出

  • 北周明敬皇后

    ?—558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匈奴独孤氏。太保、卫国公独孤信之长女,初适毓为夫人,居藩邸。及毓即位,入宫,第二年(558)二月,立为王后,四月卒,葬昭陵。武成元年(559),追崇为皇后。二年,与明帝

  • 呼勒河卫

    见“忽里卫”(1488页)。

  • 滇吾

    ?—59?东汉时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父死,嗣立,联合诸羌,教以方略,以抗击来犯者。使本部日趋强盛,雄于诸羌。次年秋,与弟滇岸率众5千攻汉陇西(治今甘肃临洮)诸塞,败陇西

  • 回婚礼

    朝鲜族传统庆婚习俗。亦称“归婚礼”、“回卺礼”。指夫妇结婚60周年纪念日。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届时,举行隆重仪式,为盛大婚席。老夫妇身着婚礼服,近亲子孙由长子带头依次走到宴席前,向老人叩头敬酒。继由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