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受降城
唐代城名。中宗景龙二年(708,一作元年)朔方大总管张仁愿为防备突厥而建。因有东、中、西三城,故名。东城,本汉云中郡地,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黄河以北;中城,本秦九原郡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更名五原,位于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西城,汉为朔方郡地,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乌加河北。东、西二城,各距中城400余里,于牛头、牟那山(毋纳山)北置烽候1800所。城初建时,不设雍门及战格之具。及常元楷继为大总管后始补置。史载自是而后,“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无复寇掠,减镇兵数万人”。
唐代城名。中宗景龙二年(708,一作元年)朔方大总管张仁愿为防备突厥而建。因有东、中、西三城,故名。东城,本汉云中郡地,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黄河以北;中城,本秦九原郡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更名五原,位于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西城,汉为朔方郡地,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乌加河北。东、西二城,各距中城400余里,于牛头、牟那山(毋纳山)北置烽候1800所。城初建时,不设雍门及战格之具。及常元楷继为大总管后始补置。史载自是而后,“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无复寇掠,减镇兵数万人”。
914—934五代后唐皇帝。933—934年在位。沙佗人(一说其先世为代北胡人)。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生于晋阳(治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小字菩萨奴。天成元年(926),授金紫光禄大夫、检
见“斡鲁朵”(2426页)。
即“弘吉剌”(644页)。
明代对安定、阿端、曲先、罕东四卫的合称,归西宁卫管辖。
书名。记载元朝兴亡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明初官修,宋濂、王炜任总裁。210卷。洪武二年(1369)开纂,三年成书。内本纪47卷,纪太祖至顺帝十四朝史事。除顺帝纪外,余多取材于元十三朝《实录》。前
书名。藏文名《新热萨拉必来龙》。蒙医学著作。内蒙古准噶尔旗医师9登用藏文写成。全书714叶。木刻本。主要摘取《四部医典》中的难词僻语,加以注释,所注间有错误,已由龙日格丹达尔予以批改。
国民党新疆当局同三区民族革命力量联合建立的政权。1944年冬,居住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地区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族人民因不堪盛世才和国民党的残酷压迫,发动武装起义,将国民党势力驱逐出三区,并建
近代武术家、伊斯兰教写经家、阿拉伯文书法家。天津人。回族。出身宗教世家,幼承家训,研文习武,受业于沦州武术大师马万顺,擅长弹腿、六合拳、大红拳、十手拳、黑龙拳等,尤以“鬼推磨”绝技名噪一时,年30名列
参见“壮戏”(887页)。
西夏初期高僧。被封为国师。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奉景宗元昊敕,主持译经,将汉文佛经译为西夏文,开西夏译经先河,对西夏佛教发展有重大贡献。或为龟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