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乍德雷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起誓”。旧时仪式名称。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谕地方。凡因偷窃、两性关系引起争端,无确切证据作出判决时,在氏族首领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各备一块木板,木板两端画上太阳、月亮,中间挖一穿线孔,线的一头绑在一根长竹竿上。届时,当事人双方各自向太阳、月亮起誓,誓词大意为请太阳、月亮作证,谁说谎就惩罚谁。誓毕,各自把挂有木板的竹竿指向对方住宅方位竖起。此后,主持人根据谁家里人先生病、受伤及牲口遭损失等现象定为负方,按惯例交付一定的财物给对方,以示了结。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起誓”。旧时仪式名称。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谕地方。凡因偷窃、两性关系引起争端,无确切证据作出判决时,在氏族首领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各备一块木板,木板两端画上太阳、月亮,中间挖一穿线孔,线的一头绑在一根长竹竿上。届时,当事人双方各自向太阳、月亮起誓,誓词大意为请太阳、月亮作证,谁说谎就惩罚谁。誓毕,各自把挂有木板的竹竿指向对方住宅方位竖起。此后,主持人根据谁家里人先生病、受伤及牲口遭损失等现象定为负方,按惯例交付一定的财物给对方,以示了结。
见“车牙若鞮单于”(281页)。
藏语音译。“科巴”意为“需要的人”;“科巴尼亚”意为“间日需要的人”,解放前四川省甘孜藏族地区对※“科巴”等级中的有期科巴的称谓。多来源于外来的逃亡农奴、奴隶、破产牧民及解除差巴(支差的人)身分者,也
?—1307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赤温曾孙,察忽剌子。至元二十,四(1287),胜纳哈儿因阴结叛王乃颜被夺王爵后,他受封济南王。次年,遭叛党火鲁火孙攻,获土土哈兵援,得免。成宗元贞元
古族名。又作委兀、伟兀、外兀、委吾、辉和尔等。为元、明两代关于“维吾尔”一词的不同音译。其先世为回纥。参见“维吾尔族”(2144页)。
?—1777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成衮扎布长子。乾隆十二年(1747),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命在乾清门行走。十六年(1751),授副盟长。十九年(1754),与赛音诺颜
黄帽派喇嘛庙。藏名“格吉楞”。位于阿拉善旗治所巴彦浩特市内。因其靠近旗衙门,与王府关系密切,故又称为“衙门庙”、“内庙”、“王爷庙”等。乾隆二十一年(1756),札萨克郡王罗卜藏多尔济置建。由弘历赐额
即“玄烨”(622页)。
畋猎。古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之分。清代沿袭古制以三秋畋猎称此。木兰秋围是其典型,最为注重,以为国典。凡臣属皆编入“围班”,轮年赴应,每举以20日为率,岁耗银以几十万计,意在使八旗官兵肄武习劳,演练
参见“最玛”(2221页)。
见“绕家”(17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