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塔
西夏塔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山口黄河西岸。依山势从上至下按奇数排列成12行,第1行1座,2、3行各3座,4、5行各5座,6行以下分别为9、11、13、15、17、19座,总体平面呈三角形。均为喇嘛塔式实心砖塔。除第1行1座高5米外,其余均在2.5米左右,有覆钵状、八角形鼓腹尖锥状、宝瓶状、葫芦状四种。1973年在一塔中发现帛画两幅,画面为千佛图,上有西夏文墨书题记。
西夏塔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山口黄河西岸。依山势从上至下按奇数排列成12行,第1行1座,2、3行各3座,4、5行各5座,6行以下分别为9、11、13、15、17、19座,总体平面呈三角形。均为喇嘛塔式实心砖塔。除第1行1座高5米外,其余均在2.5米左右,有覆钵状、八角形鼓腹尖锥状、宝瓶状、葫芦状四种。1973年在一塔中发现帛画两幅,画面为千佛图,上有西夏文墨书题记。
见“赫哲族”(2422页)。
蒙古语音译,意为“十户长”。是辅佐“收楞额”(征税官,佐德木齐,管理鄂拓克事务者)办理鄂拓克事务的下级官员。
1895—1927蒙古族早期革命者。字辉庭。蒙古名谦登若宪。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人。23岁到北京蒙藏学校读书。1920年参加李大钊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蒙藏学校
即“赵全”(1608页)。
见“乌巴繖察青台吉”(352页)。
我国台湾高山族卡那卡那布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现在只有300左右,居住在高雄县南梓仙溪上游,三民乡的民权和民生两个村中。卡那卡那布人和布农人,排湾人、泰耶尔人、邹人、
渤海国宗王。高王※大祚荣子。武王※大武艺弟。唐开元十七年(729)八月奉武王命朝唐,被唐封为中郎将,留侍宿卫。
即“乌珠留若鞮单于”(353页)。
?—1797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和色里氏。以前锋侍卫从征台湾,镇压林爽文起义,累战皆捷,赐号“法尔沙台巴图鲁”,图形紫光阁,擢护军参领。又随从镇压苗民起义,连克苗寨,擢头等侍卫,加副都统衔。后随额
“王吉剌”之误,见“弘吉喇特”(6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