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帮武举
官名。清代督理漕运之官员。隶于漕运总督。漕粮北上,各省漕船分帮,每帮设武举一人随帮效力,协助领运千总督运,三年无误,以卫千总推用。咸丰三年(1853)停。
官名。清代督理漕运之官员。隶于漕运总督。漕粮北上,各省漕船分帮,每帮设武举一人随帮效力,协助领运千总督运,三年无误,以卫千总推用。咸丰三年(1853)停。
官名。新莽末汉宗室刘永置,任其弟刘防为之。三国蜀后主景耀四年(261)复置,迁尚书令董厥为之,与诸葛瞻共同辅政。三国魏末亦置,二品。西晋初,不置司马,不给官骑。王濬任职后,诏依征、镇给五百、大车,增兵
书名。清陈锦撰。载作者所著《勤余文牍》卷四。自述在松沪抗拒太平军事迹,涉及清朝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勾结的情况。有光绪五年(1879)刊本。
官署名。掌修国史。宋初于门下省置编修院掌修国史,事毕即罢。元丰改制后,每修前朝国史则置。元祐五年(1090)置,隶门下省,绍圣二年(1095)改隶秘书省。南宋时,每置即以宰相提举。其属有修撰、同修撰、
?—1755清蒙古镶黄旗人,博尔济吉忒氏。康熙末以官学生授内阁中书。历官内阁学士、理藩院侍郎。乾隆三年(1738),授兵部侍郎,擢湖广总督,镇压湖南永绥等地苗民起义。十三年率师征金川,无功。十五年赴西
1082—1146辽兴中府(今辽宁朝阳)人,先世蓟州玉田(今属河北)。韩知古九世孙。辽末进士。辽亡,入仕金朝。刘彦宗卒,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进任尚书仆射兼侍中,为管领汉地的行政长官。天
1850—1933清末山东胶州人,字凤荪,号蓼园。光绪进士,充翰林院编修、侍读、国子监司业。出任湖南学政、湖北及贵州提学使。后任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署总监督。又出任山东宣抚使等职。早年预修《畿辅通志》。
官名。新莽始建国元年(9)更名太仆为太御。东汉复故。
男子成年所举行的加冠礼,行礼年龄及具体仪式因时、因阶层而有不同。周代仅限于贵族男子于二十岁时行冠礼。天子、诸侯则十二岁即可行之。礼仪一般由父或兄主持,于春二月选定吉日,在宗庙举行。行冠礼前三日,又以蓍
北周宣政元年(578)分相州汲郡置。治枋头城(今浚县西南)。隋大业初改为汲郡。唐武德初复为卫州。贞观元年(627)移治汲县(今卫辉市)。天宝初又改为汲郡。乾元初复为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卫辉、辉县
911—964宋初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东)人,字文素。后唐长兴进士。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后周时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参知枢密院事,曾详定《刑统》。世宗病重时,受顾命。恭帝嗣位,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