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琰
1449—1532
明山西绛州(今新绛)人,字廷信,号逸庵。成化进士。弘治时任固原兵备副使,执法不挠。正德初迁刑部右侍郎,忤刘瑾下狱。瑾败复官,正德七年(1512)以右都御史巡视浙江,修筑萧山至会稽防洪堤,先后三次总督漕运。嘉靖元年(1522)以功任工部尚书,寻改南京兵部。次年致仕。卒于家。
明山西绛州(今新绛)人,字廷信,号逸庵。成化进士。弘治时任固原兵备副使,执法不挠。正德初迁刑部右侍郎,忤刘瑾下狱。瑾败复官,正德七年(1512)以右都御史巡视浙江,修筑萧山至会稽防洪堤,先后三次总督漕运。嘉靖元年(1522)以功任工部尚书,寻改南京兵部。次年致仕。卒于家。
汉魏间曹操及子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并以诗文著称,时人称为“三曹”。
1245—1313元初蔡州(今河南汝南)人,字功起。原为宋沿江制置使兼知黄州陈奕部下。至元十二年(1275),降元,授千户,随元军灭宋,屡立战功,升管军万户。十七年以后,先后镇压漳州陈吊眼、建宁黄华、
见“东西染院副使”。
即“福恭王”。
书名。元程端礼撰。六卷。内诗二卷,文四卷。清修《四库全书》本从《永乐大典》辑出。通行有《四明丛书》本。
见“京官”。
爵名。战国秦置,为二十等爵最低级,即第一级,仅高于士卒。秦、西汉沿置。宋代亦置,端拱二年(989)赐诸州高年长者百余人公士爵。
古代道家所用地图。首见于《汉武帝内传》,相传为汉武帝会见西王母而得此图。绘制时间说法不一。有认为汉初或汉以前,亦有认为东晋以前的。古代道士视为护身符。现存图主要有两类:一为明正统年间刊本《道藏·洞玄部
《书·周书》篇名。周武王伐纣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战前誓师之辞。
挚又作贽。相传为帝喾之子,帝喾次妃陬訾氏女所生。在兄弟中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即尧)为唐侯。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乃禅位于尧,尧封之于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