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陕虢节度使

陕虢节度使

见“陕虢”。

猜你喜欢

  • 一作掫。战国秦邑。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史记·赵世家》:悼襄王四年(前241),“庞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后汉书·刘玄传》:赤眉立刘盆子,更始使“李松军掫以拒之”,均即此。

  • 光迎功曹

    官名。北齐置,为州、郡、县属官,与光迎主簿专掌迎接新任长官之事,位在同级功曹、主簿之上,能优先入仕。南朝陈诸州亦置光迎主簿。

  • 陆象先

    665—736唐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名景初。陆元方子。举制科高第,为扬州参军,迁监察御史。景云二年(711),进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时太平公主擅权,宰相争附之,他未尝往谒,亦不参与其废立阴谋。

  • 任不齐

    春秋末楚国人,任姓,名不齐,字选,一说字子选。孔子学生。

  • 学事司

    官署名。全称提举学事司,简称学司。北宋崇宁二年(1103),始置各路学事司,设提举学事官一员,掌管本路学政,每年巡察所部州县学官及生徒的优劣勤惰,予以奖惩。宣和三年(1121)罢,不久复置。南宋依旧。

  • 三部司马

    官名合称。即前驱、由基、强弩三部司马。西晋武帝时始置。系左、右二卫所属宫殿宿卫士,各有督、史,多选朝廷清望之士充任。负责侍卫朝会宴飨,夜执白虎幡监守诸城门。

  • 卢奴县

    西汉置。相传城内有池,水色黑而不流,水黑曰“卢”,不流曰“奴”,故名卢奴县(《水经·滱水注》)。先后为中山郡、国治。治今河北定州市。更始二年(24),刘秀进取卢奴县,即此。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定都于此,改

  • 斟

    斟又作㘰,又作寻、。夏诸侯。姒姓。后羿取代夏政,夏后相迁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斟与斟灌共助相。后羿臣寒浞杀后羿,浞使子浇帅师灭之(《左传

  • 梓州

    隋开皇末改新州置,“因梓潼水为名”(《元和郡县志》)。治昌城县(大业初改郪县,今三台县)。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盐亭、射洪等县地。大业初改为新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梓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梓

  • 散氏盘

    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传为清乾隆初出土于陕西凤翔县。通高21.6厘米,口径54.6厘米。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足饰饕餮纹。内底有铭文三百五十七字,大意是:夨人侵犯散邑,以田赔偿散氏,田有眉和井